[发明专利]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72254.X | 申请日: | 201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3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育维;苏娟卉;许斌裕;庄尧智;陈汉民;廖显宗;叶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是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由于触控面板的触控灵敏度不够高,所以触控屏幕仅出现在一些屏幕上触控指令区面积较大的显示装置,例如公共场所中的售票机、贩卖机、导览设备等,而绝大多数的显示装置,例如:计算机监视器(computer monitor)、笔记型计算机(notebook computer)等,仍使用控制灵敏度极高的鼠标。但随着触控面板技术的日益进步,触控灵敏度已大幅提高,再加上双点触控技术所带来的方便性,触控面板因此逐渐广泛地应用到平板电脑(tablet computer)、触控板(touch pad)、智能型手机等行动显示装置上,并受到广泛使用者大众的欢迎。
由于行动显示装置因携带的关系,使用者都希望该装置能越轻薄越好。因此,在制造触控玻璃元件时,产业上逐渐采用单片玻璃的设计,来取代较早的两片玻璃的设计,以减少触控显示装置的厚度与重量。单片玻璃的设计即在原本就必需的外玻璃(cover glass)的内部表面上,直接制作出产生触控功能的结构。然而,目前单片玻璃的设计所制造的触控面板在靠近边缘的区域,容易产生干扰的光纹(mura),而严重地影响到显示品质。另一方面,现有技术所制造的触控面板所显示的画面也容易有色偏的现象发生,而使得所显示的画面的颜色失真,特别是对显示人体肤色或大众所熟悉的颜色(例如:黄色出租车等)的画面,色偏将严重地影响到使用者的观看品质。
综合上述,可以了解到目前触控面板的显示品质及结构仍有改善的空间,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经深入研究分析,及无数次实验及改良,终于开发出崭新的触控面板,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边框区与可视区的透明基板;边框遮光层,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边框区之上;以及透明保护层,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及所述边框遮光层之上,并具有空隙,所述空隙在所述透明基板上的投影与所述边框遮光层至少有部分重叠,或者与所述边框遮光层的距离在2厘米之内。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具有边框区与可视区的透明基板;多个透明电极图案;边框遮光层,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边框区之上;以及色偏调整膜,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所述可视区之上,用以调整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色偏,或使所述多个透明电极图案不可见。
本发明又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透明基板;触控结构,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上方,用以使得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具有触控感应功能,所述触控结构经图案化后,形成多个透明电极图案;抗噪声透明导电层,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下方,用以抗噪声;色偏调整膜,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上方或下方,用以调整所述触控显示装置的色偏,或使所述多个透明电极图案不可见;以及透明保护层,配置于所述透明基板的最上方。
本发明再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边框遮光层;具有边框区与可视区的透明保护层;以及光纹消除结构,配置于所述可视区及所述边框遮光层之间,用以消除在所述可视区的光纹。
通过下述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使得本发明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沿着图1B的X-X切线的剖面图加上显示模组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中所显示的触控显示装置除了显示模组外的其它结构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沿着厚度方向(即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沿着厚度方向(即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沿着厚度方向(即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沿着厚度方向(即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沿着厚度方向(即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沿着厚度方向(即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显示装置沿着厚度方向(即垂直于显示面的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20、30、40、50、60、70、80:透明基板
11、21、31:边框遮光层
13、23、33:第一导电层
14、24、34、54、64、84、441、442、741、742:透明保护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鑫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22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细群线线电极在线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球头扁钢上下弯曲矫直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