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毒死蜱的合成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70750.1 | 申请日: | 2012-08-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5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丽丽;李文建;周新基;陆铮铮;李珣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F9/58 | 分类号: | C07F9/58;C07D213/64;C01D3/06 |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 地址: | 22640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毒死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毒死蜱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合成毒死蜱多采用中间体三氯吡啶醇钠。三氯吡啶醇钠在合成过程中存在工艺控制点多,原料毒性大,产品质量差,收率低的问题。
合成三氯吡啶醇钠的工艺为:向反应器中投入三氯乙酰氯,丙烯腈,硝基苯,催化剂氯化亚铜,升温,于120-140℃下搅拌8-16h,采除低沸物,通入干燥HCl气体,搅拌3-10h,降温,加NaOH溶液,室温搅拌5-12小时,离心干燥得三氯吡啶醇钠。
合成三氯吡啶醇钠采用硝基苯作为溶剂,毒性较高,实际生产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碱解后离心干燥所得成品三氯吡啶醇钠,产品质量差,收率低,国内大部分制造商收率在65%左右。
由产品收率低下导致的直接影响是三废多。实际上经过多个制造商对三氯乙酰氯与丙烯腈工艺的检验,合成醇钠的生产废水中含有很高的盐分和很高的COD,盐分主要为氯化钠。在实践中处理此种三废的难度是很高的,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专利201110227902.5提出了一种萃取解决方案,该方案相对于焚烧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最终仍然剩余含大量的无机盐废水,综合成本依然较高。
合成毒死蜱的工艺为:向反应器中投加醇钠,水,缓冲盐,催化剂,搅拌升温至75-80℃,滴入乙基氯化物和烧碱,维持3.5小时。静置分相,油相分出加入无水乙醇重结晶。抽滤、风干得到成品。理论上,本工艺中最终得到的三废主要是含有大量氯化钠的高盐废水,可以直接排放。在实践中这种高盐废水往往不能直接排放,原因是COD超标,因此这种废水同样存在处理问题。通行的方法是多效蒸发蒸除水分,得到氯化钠,同样,氯化钠很难形成销售,往往还需再作为固废进行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操作,收率高的毒死蜱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毒死蜱的合成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三氯乙酰氯、丙烯腈、邻二氯苯和CuCl催化剂投入反应器中,加热升温回流,再通入干燥HCl气体,回流8-10小时;负压采除低沸物,料液加入碱溶液,保温55-65℃反应2-3小时,降温至5-25℃过滤得粗品;
(2)将三氯吡啶醇钾粗品投入装有水、催化剂、碱的反应釜中,升温回流3-4小时,静置分出溶剂,水相降温析晶,经离心得三氯吡啶醇钾潮品,干燥得三氯吡啶醇钾成品;
(3)将三氯吡啶醇钾成品投入反应釜,加入水,硼酸,催化剂,搅拌升温至75-80℃,维持PH=9-10,滴入乙基氯化物,维持3-5小时,静置分相,分出油相,油相加入无水乙醇重结晶,抽滤、风干得毒死蜱成品。
步骤(1)和步骤(2)中使用的碱均为氢氧化钾。
步骤(1)中将三氯乙酰氯、丙烯腈、邻二氯苯和CuCl催化剂投入反应器中,加热升温至110-125℃,回流8-10小时,升温至125-140℃,再通入干燥HCl气体,并回流8-10小时。
步骤(2)中的催化剂为N,N-二甲基吡啶(DMAP)、N-甲基吗啉、苄基三乙基氯化铵(BTEAC)、聚乙二醇400~800之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步骤(3)的催化剂为4-二甲氨基吡啶、N-甲基吗啉、苄基三乙基氯化铵、聚乙二醇400~800之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混合物。
步骤(3)中三氯吡啶醇钾和乙基氯化物的物料重量比为1:1.1~1.3。
本发明易操作,采用氢氧化钾替代氢氧化钠作为碱解原料,制得三氯吡啶醇钾。同时在合成毒死蜱时采用氢氧化钾替代氢氧化钠。一方面,在碱解步骤上提高了2~4%的收率,且生产废水经过焚烧得到氯化钾,拥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以顺利出售,优势较氯化钠明显。另一方面,三氯吡啶醇钾合成毒死蜱收率较三氯吡啶醇钠高1~3%。得到的生产废水主要是氯化钾溶液,经过多效蒸发,可以顺利回收到氯化钾。可以与制造三氯吡啶醇钾得到的氯化钾一起出售,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副产品价值,降低了产品的生产综合成本。最关键的是,产品在制造过程中形成的三废得到了有效的处理,减少了环境污染,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证。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九九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707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隔热防雨帽
- 下一篇:一种猪支原体肺炎雾化活疫苗及其制备与检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