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碱性橙Ⅱ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填料、固相萃取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8083.3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58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燕;李梅;雷福厚;李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85 | 分类号: | B01J20/285;B01J20/26;B01J20/30;C08F220/06;C08F2/44;C08J9/28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04 | 代理人: | 杨立华 |
地址: | 530006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碱性 分子 印迹 萃取 填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碱性橙Ⅱ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填料、固相萃取柱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碱性橙Ⅱ(Basic OrangeⅡ),化学名为2,4-二胺基偶氮苯,俗名“王金黄”,化学分子式为C12H12N4·HCl,分子量为248.5,由苯胺重氮化后,与间苯二胺偶合而制得,是一种偶氮类碱性工业染料。碱性橙为红褐色结晶性粉末或有绿色光泽的褐色块状晶体,主要用于皮革制品、纺织品及木制品的染色。据调查其具有高致癌、致畸变性等危害,中国、美国及欧盟等都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残留检测中,样品前处理过程对分析结果的确准性、可靠性至关重要。固相萃取(Solid Phase Extraction,简称SPE)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其结合了液固萃取和柱液相色谱技术的优点,主要用于样品的分离、纯化和富集,能更有效地将待测组分与样品基体或干扰物质分离,减少样品前处理步骤,具有使用有机溶剂量少,操作简单、快速、分离效率高等优势。SPE在食品残留分子的检测中已被广泛应用,成为食品样品分离纯化的重要技术。
常规固相萃取柱的装填材料主要有键合硅胶固相萃取材料、无机基质固相萃取材料和有机聚合物固相萃取材料,它们分离选择性不高。分子印迹固相萃取(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MISPE)利用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MIP)的特异选择性吸附机理制备SPE填料,由于MIP对模板分子具有特异选择性和亲合性,而且其受酸、碱、有机溶剂和加热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小,可以克服食品样品体系复杂、预处理程序烦琐等不利因素,实现复杂食品样品基体中低浓度目标物的分离富集,提高SPE的净化效果及分析检测方法的灵敏度。
目前分子印迹技术所用交联剂(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DMA)、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TRIM)等)多为直链型分子,种类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碱性橙Ⅱ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填料及其制备方法,以方便实现对碱性橙Ⅱ进行特异性、选择性分离和富集。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碱性橙Ⅱ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及其制备方法,以方便实现对食品中的碱性橙Ⅱ进行特异性吸附、选择性分离纯化和富集,并能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实现食品中微量碱性橙Ⅱ的快速、高效的分离检测,利于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推广和应用。
本发明要解决的再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碱性橙Ⅱ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柱在选择性分离、纯化和富集食品样品中碱性橙Ⅱ方面的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碱性橙Ⅱ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填料,以碱性橙Ⅱ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制备。
碱性橙Ⅱ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填料是由原料碱性橙Ⅱ、丙烯酰胺、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偶氮二异丁腈按投料量比0.1~3mmol:2~60mmol:3~90mmol:0.1~1.2g制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粒。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80~250μm。
碱性橙Ⅱ分子印迹固相萃取填料的制备方法,以碱性橙Ⅱ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按投料量比0.1~3mmol:2~60mmol:3~90mmol:0.1~1.2g发生聚合反应,再洗脱除去模板分子碱性橙Ⅱ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粒。
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0.1~3mmol碱性橙Ⅱ用适量无水乙醇溶解,加入2~60mmol丙烯酰胺单体、3~90mmol交联剂马来松香乙二醇丙烯酸酯、0.1~1.2g偶氮二异丁腈、2~10mL大豆油、10~40mL乙酸乙酯,超声20min,形成均匀有机相溶液A;溶液B为质量浓度0.10%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取溶液B100~600mL置于三颈烧瓶中,将溶液A倒入溶液B中,加装搅拌器、冷凝管和温度计,室温下恒速210~250r/min搅拌20min;程序升温加热聚合,温度控制在75~95℃,反应3~5h,生成分子印迹聚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民族大学,未经广西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80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