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保险杠自动打孔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7595.8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4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周兵;余建军;杨丹;冯仕平;吴杰;刘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Q1/64;B23Q3/00;B23Q3/155;B23Q1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 |
地址: | 43007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保险杠 自动 打孔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保险杠自动打孔机。
背景技术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重要现代制造业自动化装备。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工厂自动化、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的自动工具。
现今,国际上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主要分为日系和欧系。日系主要有安川、松下、FANUC、川崎等公司的产品。欧系中主要有、KUKA、CLOOS、ABB、COMAU、IGM等。
我国工业机器人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20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研究机构和企业。先后研发出弧焊、点焊、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及喷漆等工业机器人。近几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及含工业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线相关产品的年产销额已突破10亿元。目前国内市场年需求量在3000台左右,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市场上工业机器人总共拥有量近万台,占全球总量的0.56%,其中完全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集中度占30%左右,其余都是从日本、美国、瑞典、德国、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引进的。国产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以国内市场应用为主,年出口量为100台左右。
目前,国际上工业机器人技术在制造业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现已从传统制造业推广到其他制造业,汽车工业已然,并将长期成为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当今中国各个城市居民用车需求量仍在不断攀升,提高汽车产业的生产效率、质量以及外观柔和度,才能更好的满足当今人们的需求,获得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汽车保险杠打孔也是汽车加工中的工艺之一。早期打孔机是由人力驱动的简单冲击式机械,经长期不断的演变、发展,成为现今具有机动动力驱动的各种冲击式钻孔机与冲击式打孔机,在世界上一直沿用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这种打孔机存在效率低、打孔过程中无法取出完整的料芯、打孔过程中不能及时排除废料等缺点。目前,国内用于汽车保险杠打孔机的设备近些年才出现,其孔加工精度、表面光洁度等是决定设备性能的标准,常见的打孔机是用特定的冲孔模具来冲孔,其生产节拍难以控制,精度和表面光洁度难以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保险杠冲孔机装置冲孔不能灵活对应多品种车型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只需一台设备,就可以对应多品种、多车型、多孔型、多位置的保险杠打孔加工,并且加工孔尺寸精度高的自动打孔机,该装置加工孔的形状可由编程解决,简便易更改,形状控制较灵活;可以有效的控制生产节拍,提高工作效率;机器人机械手对位准确、快捷,杜绝了因工人大意引起的表面划痕和加工精度不高等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保险杠自动打孔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由电机和传动机构驱动的交换工作台,旋转工作台上设有保险杠治具,机体上设有用于保险杠打孔的具有T轴的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T轴上安装有轴座,轴座上夹持有自动换刀电主轴,换刀电主轴夹持有对保险杠铣削加工的铣刀。
所述电机为伺服驱动的减速电机,传动机构为齿轮传动机构,通过齿轮传动机构实现交换工作台的正反180°旋转。
本发明机体上设有检测交换工作台位置的限位开关和气动限位插销,交换工作台上设有能使气动限位插销插入的定位销套。
本发明保险杠治具上可设有用于吸紧保险杠的真空吸盘。
本发明交换工作台上设有使保险杠治具定位的定位销,保险杠治具设有与定位销配合的定位销孔,交换工作台上设有快速压紧钳,交换工作台的定位销插入保险杠治具的定位销孔内,并通过快速压紧钳与保险杠治具连接。
本发明机体上设有钢化玻璃防护罩。
在工业机器人的电主轴铣刀处设有用于吹掉切屑的吹风装置。
所述工业机器人为2台,每个机器人各自配有为自己提供可更换刀具的刀库,采用气动自动换刀的方式实现刀具的更换。在刀库边安装有检测刀具的对射式光电开关。当断刀检测开关检测到刀具损坏,机器人则移动到刀库对应位置点,此时电主轴松开刀柄夹紧装置,将损坏刀具放置在刀库空位,然后移动到新刀具位置点,夹取新刀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未经湖北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75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合烷基次膦酸铝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用于氢化芳族化合物的催化剂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