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厚板圆盘一次精冲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66652.0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6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正威;王祖华;万俊;郭银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夏精冲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1D28/02;B21D28/2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厚板 圆盘 一次 成形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零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厚板圆盘一次精冲成形方法。
背景技术
圆盘是广泛应用脚手架中的一种花状金属零件。该零件材质为SS400或其他低碳钢,热轧或冷轧厚钢板,零件厚度为8-12mm,孔间壁薄,约为料厚的60%。该零件对断面质量要求较高,光亮带>75%,且异形孔和外轮廓不允许有撕裂,不垂直度和平面度也有较高的要求。因此该类零件在生产中需严格控制零件的断面质量,保证平面度和不垂直度。由于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圆盘的需求量大,此外,在国防工业与汽车等行业中,如各种武器装备如坦克、装甲车、战斗机、还有航天工业也会用到类似圆盘厚度和形状的结构件。因此需要一种质量稳定、成本低、效率高、满足批量生产的成形方法。
传统的厚板加工方法有:
1、铸造。铸造时常见的缺陷有:气孔、粘砂、夹砂、砂眼、胀砂、冷隔、浇不足等,缺陷容易造成零件精度差,强度弱,在大批量下质量不稳定。
2、机加工。机械加工虽然能得到较好的产品质量,但其成本太高,在大批量生产下生产效率低。
3、线切割。线切割虽能得到较好的截面质量和性能,但生产效率低下。
4、普冲。普冲模具间隙大,难保证断面光亮带要求,且为单向压力,产品平面度和不垂直度也很难保证。
5、先预冲半成品,再精密成形的多工序结合方法。冲裁力和模具强度随冲裁零件板厚增加而增加,厚板零件一次精冲成形对精冲机总压力和模具强度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多采用分步成形方法,一般采用先预冲半成品,再精密成形,该方法保证产品质量,但多工序冲裁成形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厚板圆盘一次精冲成形方法,能够用于大批量生产。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厚板圆盘一次精冲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工作:
设备的准备:准备液压摆式剪板机、全自动液压精冲机、平面砂带磨床;其中液压摆式剪板机的剪料精度≤±0.5mm,全自动液压精冲机总压力>5000KN;
原材料的准备:准备厚板圆盘零件所要求的冷轧或热轧钢板,钢板厚度与厚板圆盘零件厚度相同,钢板经球化退火处理,调整液压摆式剪板机的后挡料尺寸和刃口间隙,压紧板料,将板料剪切为条料,剪料精度≤±0.5mm;
一次精冲成形上、下模的准备:
a、一次精冲成形下模的准备:凹模的型腔与厚板圆盘零件的外轮廓相同,凹模的外轮廓与凹模框过渡配合,凹模上设有油槽和螺纹通孔;推板的端面形状与厚板圆盘零件底面相同,推板外轮廓与凹模间隙配合,单边配合间隙3-5μm,推板内孔和异形孔与圆孔凸模、异形孔凸模间隙配合,单边配合间隙3-5μm,推板设有螺纹孔,推板和顶件器挂台采用螺钉连接;
b、一次精冲成形上模的准备:凸凹模的下端面形状与厚板圆盘零件顶面相同,且凸凹模上设有与厚板圆盘零件上相同的圆孔和异形孔;凸凹模的外轮廓以凹模为基准间隙配合,凸凹模的圆孔和异形孔与圆打杆、异形打杆间隙配合,凸凹模的上端面设有螺纹孔;凸凹模与压板间隙配合,单边配合间隙3-5μm;
2)一次精冲成形:
①将一次精冲成形上、下模分别安装在精冲机的上、下台面上,精冲模具在开启位置时,将条料送到精冲工位;
②启动精冲机,精冲机的下工作台向上运动,对凹模、圆孔凸模、异形孔凸模施加冲裁力FS,对传力杆、圆打杆、异形打杆施加压边力FR,对打杆施加反压力FG,传力杆和打杆分别沿圆周均匀分布在一次精冲成形上、下模上;在冲裁力FS和压边力FR的作用下,精冲模具的凹模框、凹模、推板、圆孔凸模、异形孔凸模与精冲模具的压板,凸凹模、圆打杆、异形打杆将条料同时压紧;精冲机的下工作台继续向上运动,冲裁力FS大于压边力FR,反压力FG设定为小于压边力FR,条料剪切开始;当凸凹模进入凹模的同时圆孔凸模、异形孔凸模也进入凸凹模,同时压板和圆打杆、异形打杆在压边力FR的保护下上移,推板在反压力FG的保护下下移,剪切后的条料紧紧包在凸凹模上,厚板圆盘零件镶在凹模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夏精冲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夏精冲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66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3D视频转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安装性能的发动机喷管出口面积调节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