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克氏原鳌虾废弃物中提取天然虾油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66370.0 | 申请日: | 2012-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760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陈军;史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阴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11B1/10 | 分类号: | C11B1/10;C11B3/04;C11B3/06;C11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003***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克氏原鳌虾 废弃物 提取 天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从克氏原鳌虾废弃物中提取天然虾油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又称小龙虾,是淡水螯虾的一种,英文名Red Swamp Crayfish。克氏原螯虾是一种珍贵的水产经济动物,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一种真正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产品,其富含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克氏原螯虾肉味鲜美,风味独特,鲜味浓郁。克氏原螯虾出肉率在15%左右,因此有约85%的废弃物,如不加以利用,不但浪费资源,而且会造成环境污染。根据目前的市场来看,从龙虾下脚料中提取甲壳素、壳聚糖等已形成产业化,而且带来了很高的效益,但从国内外资料查阅,少见有从中提取天然虾油的研究。对于水产品油脂的提取从南极磷虾、中国对虾较多,很少从小龙虾下脚料中提取。
目前,小龙虾出口很大一部分是以虾仁的形式,因此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目前的对克氏原螯虾废弃物中天然虾油的提取很少。对油脂的提取现在通常采用相似相溶原理,有机溶剂主要有四种,酯、酮、醚、醇。极性从小到大排列是:烷、烯、醚、酯、酮、醛、胺、醇和酚、酸。从对人体健康上来说:苯类毒性太大;烷烃类腐蚀性强;酮类对人的呼吸道有影响;酯类有强烈的脂溶性,会被皮肤毛细孔吸收,进入微细血管,影响肝脏功能,甲醇对眼睛有影响。所以本方法采用乙醇作为提取剂,从极性和毒性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其容易获得,价格相对较便宜。并且选用乙醇作为提取剂的另一个理由是虾油也是极性油脂,利用极性乙醇,同为极性的复合更好,溶解性也更好,所以使用极性溶剂,希望达到较高的提取率。并且此方法也是最便捷,经济(有机溶剂可回收利用),可工厂化利用的油脂提取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低毒性有机溶剂(乙醇)振荡浸提法提取克氏原螯虾废弃物中的天然虾油的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从克氏原鳌虾废弃物中提取天然虾油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步骤为:
龙虾下脚料预处理;利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震荡提取;离心分离;回收有机溶剂;脱胶、脱酸、脱色、水洗以及干燥。
进一步,龙虾下脚料预处理的处理方法为:
水煮后,剔除肉,收集所有下脚料,在鼓风干燥箱中干燥,条件40~60℃,10h左右,使龙虾的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利用多功能粉碎机粉碎40目,备用。
进一步,利用乙醇作为有机溶剂震荡提取方法为:
将1∶5~1∶7(g∶ml)虾粉和70%~90%的乙醇装入样品瓶,密封,放入台式恒温震荡箱中,30~60℃,转速100rpm/min,浸提1~2h,浸提2次,此时提取率可达到11.04%。
进一步,离心分离的方法为:
将浸提液转移到离心管中,在5000rpm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为粗虾油。
进一步,回收有机溶剂的方法为:
将粗虾油在旋转蒸发仪上进行回收有机溶剂,温度为50℃,真空度为-0.1Mpa。
进一步,脱胶的方法为:
称取一定质量的粗虾油,用水浴锅加热至50~70℃,按质量比磷酸∶油加入0.1~0.3%浓度为85%的磷酸,加热搅拌30min,静置冷却。将虾油转移到离心管中,5000rpm/min离心10min,转移上层油层。
进一步,脱酸的方法为:
称取一定质量的脱胶得到的虾油,用水浴锅加热至40~60℃,按质量比NaOH∶油加入0.2~0.4%浓度为15%~20%的NaOH,加热搅拌30min,静置冷却;将虾油转移到离心管中,5000rpm/min离心10min,转移上层油层。
进一步,脱色的方法为:
称取一定质量的脱酸得到的虾油,用水浴锅加热至60~80℃,按质量比凹土∶油加入1~3%的凹土,加热搅拌15min,静置冷却。将虾油转移到离心管中,5000rpm/min离心10min,转移上层油层。
进一步,水洗,干燥的方法为:将经过脱胶,脱酸,脱色的虾油,放入10~20%的水,5000rpm/min离心10min,分离;重复2次。最后置于冷冻干燥箱中-40℃,-0.05~-0.1MPa干燥12h得精制虾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63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推荐器系统中辅助媒体的自适应放置
- 下一篇:倒垂浮力调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