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金属封装的耐高温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264642.3 申请日: 2012-07-27
公开(公告)号: CN102788603B 公开(公告)日: 2016-02-24
发明(设计)人: 涂善东;徒芸;齐一华;韩鹏;张显程;轩福贞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G01D5/353 分类号: G01D5/353;G01K11/32
代理公司: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代理人: 邓琪
地址: 200237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全金属 封装 耐高温 光纤 光栅 传感器 及其 制造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金属封装的耐高温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传感器是以光纤为媒介,用来检测光在光纤中传播时,因光纤的全 部或部分环节所在环境(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等)的变化带来光传输特 性改变的装置。光纤传感器具有尺寸小、重量轻、精度和灵敏度高、抗电磁 干扰、抗辐射、耐腐蚀、防火、防爆、寿命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

光纤光栅传感器是光纤传感器的一种,属于波长调制型光纤传感器。光 纤光栅传感器是通过光纤光栅所在环境(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变化 引起波长调制获取传感信息。基于波长编码的光纤光栅传感器,不仅具有光 纤传感器的所有优点,还具有自参考,多物理量(温度、应变、压力等)同 时测量,波分复用,易与通信光纤熔接组成分布式传感网络、实现远程传输 等优点,且可分布式的埋入材料中形成“智能材料”。目前光纤光栅传感器已 经广泛应用于土木、风电、复合材料等领域。

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Bragggrating,FBG)是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 光纤光栅,其折射率呈周期性调制分布,且折射率调制深度与光栅周期均为 常数,光栅波矢方向与光纤轴线方向相一致。当一束光经过光纤光栅时,对 满足布拉格相位匹配条件的光产生很强的反射,对不满足布拉格相位匹配条 件的光只有微弱的部分被反射回来。由麦克斯韦经典方程和光纤耦合波理论 可得,当满足相位匹配条件时,光纤光栅的布拉格波长λB为:

λB=2neffΛ(1)

式中:neff为纤芯的有效折射率;Λ为光栅栅格周期。

由式(1)可知影响布拉格波长λB的因素主要为纤芯的有效折射率neff和光 栅栅格周期Λ,任何能够引起Λ和neff变化的因素都能导致λB的改变。当光纤 光栅受到外界温度或应力的作用时,温度和应力分别通过热光效应和弹光效 应影响neff,通过热膨胀效应和弹性变形影响Λ,从而导致布拉格波长λB发生 变化。因此,通过检测光纤光栅的布拉格波长λB的变化即可获知温度、应力 /应变的变化,从而对被测构件进行实时监测。

迄今,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土木、风电、复合材料等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比 较多,这些领域的构件表面粘贴或内部埋入光纤光栅传感器相对较易,因为 这些构件材料成形过程和使用的温度不高。然而在核电、火电、石油化工和 航空航天等领域,需要监测的金属构件多处于高温条件下,在这种情况下, 目前常用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存在着以下明显不足:

(1)对于普通光纤光栅,在超过200℃时光栅反射率开始衰减,在680℃ 左右就会彻底“擦除”,所以普通光纤光栅传感器仅能在200℃以下使用;

(2)在制备光纤光栅时,通常会剥除光纤表面的有机涂覆层,使光纤暴 露在潮湿环境中,且易受到机械损伤导致表面萌生裂纹,这都使得光纤的强 度大大降低,因此在写入光栅后必须对其进行再涂覆封装保护。而现有光纤 光栅传感器的再涂覆封装使用的主要是有机高分子材料,例如申请号为 201110135194.2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金属封装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及其制作 方法。高分子材料容易老化和蠕变等特性制约了传感器性能的发挥,更无法 在潮湿和高温等恶劣环境中使用。当温度高于正常使用温度时,高分子材料 会软化甚至分解,产生对石英光纤具有应力腐蚀作用的氢气,加速石英光纤 的疲劳过程。当温度高于400℃时,高分子材料彻底分解,使得光纤在恶劣 环境中失去保护,易受热-机载荷作用导致表面萌生裂纹并随时间缓慢扩展, 造成光纤强度降低并最终导致断裂,难于实现对高温设备的长期监测。

(3)现有光纤光栅传感器和被测构件之间多采用有机粘合剂进行连接, 有机粘合剂会在测量中产生冗余,应变传递效率较低,线性度和可重复性较 差,长期可靠性差,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有机粘合剂加速老化,当温度超过 250℃后大多数有机粘合剂开始软化甚至分解,无法实现传感器与高温被测构 件的连接。

(4)由于光纤的主要成分是石英(SiO2),其热光系数和热膨胀系数都比 较小,使得未经封装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温度灵敏度较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464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