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62129.0 | 申请日: | 2012-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4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田捷;薛贞文;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智能 分子 影像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分子成像技术领域,尤其一种基于光学成像理论、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数学建模等学科知识的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疾病基因组学的迅速发展,疾病的诊断正在从传统的疾病表征观察、常规的生化实验检测,发展到多种基因和分子水平的微观特征认识,其中利用分子成像技术可以从基因、蛋白质水平深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实现现有微观分析所无法取代的整体、连续、无创的特异检测方法,生物在体分子成像理论及其技术将会提供全新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手段。
与传统的医学成像技术相比较而言,分子成像学着眼于构成疾病或病变的基础变化和基因分子水平的异常,而不是对由基因分子改变所构成的最终结果进行成像。在特异的分子探针的帮助下,分子成像技术可以在细胞、基因和分子水平上实现生物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的无创实时动态在体成像,从而为疾病相关基因功能定位、细胞生长发育和突变过程的作用机制、新药研发等研究提供详细的定性、定位、定量资料以及有效的信息获取和分析处理的手段。
目前,传统的分子影像系统在对小动物进行生物发光或荧光成像时,只能现场进行手动控制信号采集。而在小动物肿瘤发生发展或药物疗效评估的研究中,需要定时采集生物发光或荧光信号的变化,比如每半个或一个小时采集一次数据,持续24小时,这就要求系统具有远程监控和成像能力,只需定时接收荧光数据信息,在使用分子影像系统的同时不耽误其他工作,可远程监控目标和采集生物发光和荧光信号。如果被检测目标的生命体征等出现异常,系统会自动向远程控制端报警,这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即可。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传统分子影像系统在对小动物进行生物发光或荧光成像时,只能现场进行手动控制信号采集而限制其应用的问题,达到远程监控目标和采集生物发光和荧光信号目的。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该系统包括本地模块1和远程模块2,本地模块1与远程模块2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来进行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传输。
上述方案中,所述本地模块1包括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监测模块14和目标对象15,其中:
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与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连接,用于接收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的数据信号,并将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送到远程模块2的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
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及监测模块14连接,用于接收监测模块14发送过来的监测反馈信号,同时接收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发送过来的荧光信号,对这两种信号进行编码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
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与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和目标对象15连接,用于获取目标对象15的荧光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
监测模块14,与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和目标对象15连接,用于获取目标对象15的状态信息;
目标对象15,与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和监测模块14连接,用于为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提供对象,并为目标对象监测模块14提供对象。
上述方案中,所述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还用于获取生物发光信号。
上述方案中,所述远程模块2包括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后处理模块23、显示模块24和存储模块25,其中:
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与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连接,用于接收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将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送到本地模块1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
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与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和后处理模块23连接,用于对接收自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的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到后处理模块23;
后处理模块23,与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显示模块24和存储模块25连接,用于对接收自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的数据信号进行后处理操作,并将后处理操作结果发送给显示模块24和存储模块25;
显示模块24,与后处理模块23连接,用于接收后处理模块23发送过来的数据信号,并进行显示;
存储模块25,与后处理模块23连接,用于接收后处理模块23发送过来的数据信号,并进行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1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