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62129.0 | 申请日: | 2012-07-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4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 发明(设计)人: | 田捷;薛贞文;杨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5/00 | 分类号: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智能 分子 影像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本地模块(1)和远程模块(2),本地模块(1)与远程模块(2)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来进行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的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模块(1)包括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监测模块(14)和目标对象(15),其中:
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与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连接,用于接收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的数据信号,并将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送到远程模块(2)的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
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与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及监测模块(14)连接,用于接收监测模块(14)发送过来的监测反馈信号,同时接收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发送过来的荧光信号,对这两种信号进行编码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到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
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与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和目标对象(15)连接,用于获取目标对象(15)的荧光信号,并将其发送给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
监测模块(14),与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和目标对象(15)连接,用于获取目标对象(15)的状态信息;
目标对象(15),与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和监测模块(14)连接,用于为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提供对象,并为目标对象监测模块(14)提供对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信号获取模块(13)还用于获取生物发光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模块(2)包括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后处理模块(23)、显示模块(24)和存储模块(25),其中:
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与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连接,用于接收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发送的控制信号,并将其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送到本地模块(1)的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
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与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和后处理模块(23)连接,用于对接收自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的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到后处理模块(23);
后处理模块(23),与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显示模块(24)和存储模块(25)连接,用于对接收自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的数据信号进行后处理操作,并将后处理操作结果发送给显示模块(24)和存储模块(25);
显示模块(24),与后处理模块(23)连接,用于接收后处理模块(23)发送过来的数据信号,并进行显示;
存储模块(25),与后处理模块(23)连接,用于接收后处理模块(23)发送过来的数据信号,并进行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处理模块(23)的后处理操作包括图像去噪、叠加伪彩色、光子数统计和图像自动分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智能分子影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模块(1)中的本地控制处理模块(12)与远程模块(2)中的远程控制处理模块(22)之间的控制信号或者数据信号的传送,均是通过第一信号收发模块(11)、有线或无线网络以及第二信号收发模块(21)进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6212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