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轨道车辆制动缸的停放制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3228.2 | 申请日: | 201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6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韩晓辉;赵春光;李业明;张思远;张庆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1/10 | 分类号: | B60T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铸成律师事务所 11313 | 代理人: | 郝文博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轨道 车辆 制动缸 停放 制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装置涉及轨道交通车辆控制领域,特别是用于轨道车辆制动缸的停放制动装置。
背景技术
停放制动装置主要用于使列车或车辆在轨道上长时间停车。停放制动装置多采用弹簧储存能量。当不需要使用停放制动功能时,压缩空气克服弹簧力压缩弹簧,给弹簧储存能量;压缩空气排出后,弹簧释放能量,实现停放制动功能。
弹簧储能式停放制动装置一般要求有停放制动、停放制动缓解、手动缓解的功能。停放制动的施加和缓解是靠压缩空气的排出和充入,压缩空气充入时,空气对活塞做功,与活塞连接的弹簧压缩并储存能量,停放制动缓解。当压缩空气排出后,弹簧能量释放,对车辆施加停放制动。停放制动缓解时处于锁定状态,当施加停放制动后操作手动缓解机构,弹簧和传力部件之间的锁定关系被解除,无法传递制动力,停放制动被缓解。
现有停放制动装置中,手动缓解机构大多依靠棘轮棘舌、离合器以及丝杠螺母来完成锁定和释放任务,由于参与锁定和释放任务的零件体积大质量重,造成停放制动装置的停放制动单元整体体积较大。
另外,对于用于储能的弹簧,现有设计多采用单一弹簧实现弹簧储能,其加工成本高,工艺复杂。现有技术由于运用了丝杠螺母进行锁定,解除锁定时大部分零件进行旋转运动,对油脂和轴承的要求较高。从维护角度讲,现有技术里控制锁定的零部件被封在停放缸内部,维护时需要对停放缸整体拆装。维护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制动缸的停放制动装置,用以显著减小停放制动装置体积,减轻重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轨道车辆制动缸的停放制动装置,包括:缸体;缸盖,与缸体密封连接以形成封闭空间;停放制动活塞,布置在该封闭空间内,外周与缸体内壁滑动密封;上端开口的停放活塞套,固定在停放制动活塞的内周,所述停放活塞套在内周面上具有凹陷部;和具有一内部空间的停放制动顶杆,穿过所述停放制动活塞的中央设置,所述停放制动顶杆上具有与所述凹陷部相对应的孔,球体位于该孔中;销,通过弹簧支撑在所述停放制动顶杆的内部空间的底面上,与所述球体相对,所述销在其纵向方向上具有较小直径部分和较大直径部分,其中当所述较大直径部分与所述球体接触时,球体被部分压入所述凹陷部中从而将停放活塞套与所述销锁定在一起,当所述较小直径部分与所述球体相对时,球体脱离所述凹陷部,从而停放活塞套与所述销被解除锁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轨道车辆制动缸的停放制动装置,需要制动、复位、手缓解制动时,停放制动装置中的活动部件停放制动顶杆、手缓解楔形销、转轴、导向块、拉簧、滑块之间为滑动或转动,不需要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棘轮、棘舌、离合器以及丝杠螺母等部件,因此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储能的弹簧采用制动弹簧组,对加工工艺的要求不高,加工成本较低。操作时部件之间的旋转运动少,因此,结构简单、并且便于扩展,降低维护成本和检修时间。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所示,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发明的主旨。
图1为本发明的停放制动装置手缓解后状态的示意图;
图2和图3为本发明的停放制动装置手缓解复位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停放制动装置停放制动施加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停放制动装置停放制动缓解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停放制动装置操作手动缓解时的示意图;
图7为图8本发明的停放制动装置纵截面和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其次,本发明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发明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机车车辆研究所;北京纵横机电技术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3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