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背罐车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51670.1 | 申请日: | 2012-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98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张秋阳;田伟;郭兰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S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罐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控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背罐车。
背景技术
背罐车在背举粉罐的过程中,整车上装的重心位置较高,而且重心位置变化也很大,特别是在背举重型粉罐时,容易出现因负载过重、车体倾斜、装置变形而导致整车倾翻或者重心偏离中心而侧翻的事故。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背罐车,能够保证背罐车在操作筒仓的过程中,整车重心始终处于安全位置,防止发生翻车事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背罐车,能够保证背罐车在操作筒仓的过程中,整车重心始终处于安全位置,防止发生翻车事故。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背罐车,包括至少两个举升油缸、至少一个移动油缸、支腿装置,所述背罐车还包括:举升油缸液压回路,包括所述至少两个举升油缸和换向阀,其中:在所述换向阀与所述至少两个举升油缸之间的进油路上设置有分流阀,所述分流阀用于控制流入所述至少两个举升油缸中的油液流量,以调节所述至少两个举升油缸进行举升动作时的平衡。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在升降筒仓的过程中,升降臂举升油缸负载很大,而且负载变化也很大,容易出现升降臂运行不同步的现象,进而导致升降臂变形,甚至导致整车倾翻或侧翻,通过设置分流阀,能够保证背罐车两侧升降臂举升油缸不受负载的影响,同步运行,进而保证车体不会发生变形、倾翻或侧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倾斜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背罐车的实时倾斜情况;控制器,连接至所述倾斜检测单元和所述支腿装置,根据所述实时倾斜情况分析所述背罐车是否将要发生侧翻,若是,则对所述支腿装置进行调节。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对车体的倾斜情况检测和控制,进而实时地通过调节支腿装置高度来调节车体平衡,保证背罐车不发生倾翻或侧翻。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倾斜检测单元包括倾角传感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倾角传感器获取所述背罐车的实时倾角;所述控制器将所述实时倾角与预设的安全角度范围进行比较,在所述实时倾角超出所述安全角度范围的情况下,判定所述背罐车将要发生侧翻,并对所述支腿装置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支腿装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具体地,对车体的倾角进行检测和控制,进而实时地通过调整支腿装置高度来调节车体的倾角使车体处于水平位置,保证背罐车不发生倾翻或侧翻。如车体在操作筒仓的过程中,倾角传感器测得车体向左侧倾斜3°,而车体的安全角度范围为0°至2°,那么,则调整支腿装置,使车体左侧支腿升高一定高度或右侧支腿降低一定高度,以达到平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倾角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支腿装置的横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对于一些部件,无论是背罐车处于行驶或停止、背罐或放罐的过程中,始终不会发生上下或左右的动作,比如车辆底盘、支腿横梁等,因此,通过将倾角传感器设置在这些部分,避免发生误判断。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速度检测装置,其中:所述速度检测装置用于获取所述背罐车的实时速度;以及所述控制器根据来自所述倾角传感器的所述实时倾角与所述实时速度,获取所述背罐车的实时侧翻力矩,在所述实时侧翻力矩大于预设的力矩阈值的情况下,判定所述背罐车将要发生侧翻。
在该技术方案中,背罐车和筒仓的整体重心偏高,在车辆转弯过程中,如果速度过大,整车的离心力也会过大,离心力在整车重心处产生的离心力矩也会过大,容易使背罐车和筒仓向弯道外侧侧翻。通过对实时倾角和实时速度的检测,能够计算车辆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在转弯过程中的实时力矩,从而判定出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是否将会发生倾翻或侧翻,并在将要发生倾翻或侧翻时做出对应操作,保证整车平衡,正常行驶。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倾斜检测单元包括压力传感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支腿装置包括左侧支腿和右侧支腿,所述压力传感器分别获取所述左侧支腿和所述右侧支腿的实时压力;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左侧支腿的实时压力与所述右侧支腿的实时压力的实时相对关系,在所述实时相对关系与预设相对关系不匹配的情况下,判定所述背罐车将要发生侧翻,并对所述支腿装置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以调节所述支腿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516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