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虾MSAP技术分析体系的建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248947.5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7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何玉英;李健;王清印;杜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袁和善;刘晓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虾 msap 技术 分析 体系 建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标记的建立方法,具体地说,涉及到中国对虾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方法,一种对虾MSAP技术分析体系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DNA甲基化是最早发现的基因表观修饰方式之一,是基因组DNA在转录水平上进行调控的一种修饰方式,它参与了基因表达、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应答等过程,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基因组甲基化进行研究最常用的技术是甲基敏感扩增多态性技术(Methylation 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 MSAP),该方法是利用识别5‘-CCGG序列的同裂酶HpaⅡ和MspⅠ对基因组DNA甲基化敏感性不同,相同序列可以扩增出不同的谱带,来检测甲基化水平以及有效区分出基因组DNA的甲基化状态。
中国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产业,但自1993年对虾病毒性疾病暴发以来,对虾的病害问题直接影响对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是养殖环境的恶化降低了中国对虾的适应性,养殖产量下降。近年来对中国对虾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样性及免疫相关功能基因的克隆等方面,与其适应性密切相关的DNA甲基化表观遗传变异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中国对虾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的MSAP技术体系,为研究中国对虾基因组DNA甲基化表观遗传适应机制提供依据,以解决无法通过DNA甲基化来研究中国对虾的适应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对虾MSAP技术分析体系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首先提取对虾基因组DNA,并稀释备用;(2)建立双酶切反应体系和连接反应体系;(3)建立预扩增反应体系和预扩反应程序;(4)建立选扩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5)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
其中,步骤(1)中提取的是中国对虾基因组DNA,稀释成200ng/μL,并在-20℃保存待用。
其中,步骤(2)中,双酶切反应体系的总体积为20μL,包括DNA模板200ng, Hpa II或Msp I 7.5U,EcoR I 7.5 U,10×buffer 2μL,加ddH2O至20μL,37℃ 8h;连接反应体系为25 μL,包括酶切产物5 μL,50pmol的HM接头和5pmol EcoR I接头,2.5U T4 DNA 连接酶,16℃ 12h。
其中,所述步骤(3)中,预扩反应体系为20μL,包括预扩引物各20pmol,Taq DNA酶 1U, dNTPs 4 pmol,10× Taq buffer (含Mg2+33pmol) 2.2 μL,稀释10倍的连接产物 1 μL, 加ddH2O至20μL; 预扩反应程序:94℃ 30s,94℃ 30s,56℃ 30s,72℃ 2min,10个循环,60℃ 30mim,4℃保存备用。
其中,所述步骤(4)中,选扩反应体系为20 μL,包括选扩引物各30pmol,Taq DNA酶 1U, dNTPs 4 pmol,10× Taq buffer (含Mg2+30pmol) 2.0μL, 稀释10倍的预扩产物 5 μL,加ddH2O至20μL;选扩反应程序为:94℃ 30s,94℃ 30s,65℃(每循环降低0.7℃) 30s,72℃ 102min, 10个循环,72℃ 10min,94℃ 30s, 56℃ 30s,72℃ 2min,60℃ 30min,20个循环,4℃保存待用。
其中,所述步骤(5)中,选扩产物与甲酰胺变性上样液以2:1的比例混合,94℃变性5min,冰浴10min,采用65W恒功率进行6%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h,银染。甲酰胺变性液的配方在《分子克隆试验指南》中有其详细配置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89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