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42406.1 | 申请日: | 2012-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6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刘唐书;肖维威;周琳华;佘之韵;梁宇斌;张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张海文 |
地址: | 51033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检测 抗草甘膦 转基因 大豆 转化 特异性 序列 引物 试剂盒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转化体特异性序列的引物组、试剂盒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转基因生物的迅速发展,其安全性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激烈的争论与普遍关注。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加强对进出口转基因产品的管理,这给为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撑的转基因检测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检测转基因产品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针对外源蛋白质的检测与针对外源核酸的检测两大类。但转基因产品,经过多道程序加工处理,绝大部分蛋白质已经被变性、破坏,检出率较低。所以针对外源核酸的检测更为普遍。
转基因产品中转入的外源核酸一般包括启动子、标记基因、目的基因和终止子,针对这些基因进行扩增分析可筛选检测待检样品中的转基因成分。根据检测靶标的不同,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方法分为筛查法、基因特异性检测法、结构特异性检测法、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法4个层次,检测的特异性由低到高。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法是针对插入的外源序列与植物基因组连接的边界序列(即转化体特异性序列)进行检测。由于插入位点的唯一性,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不仅可判断待检样品中是否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且还可具体鉴定待检样品含有何种转基因品系,因此相比其它3种方法具有更好的特异性。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作为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占据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47%,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作为转基因大豆的销售大国,每年从美国大约进口1500万吨大豆(与我国自产的非转基因大豆数量相当),大多都含有转基因成分,也就是说,国内市场上近一半的豆油、豆腐、豆奶及其它豆制品均是转基因的。
目前国内外已建立了多种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普通PCR法和荧光定量PCR法,这些方法都需要特殊的试剂(如荧光探针)和复杂昂贵的仪器(如PCR仪、real-time PCR仪),不适于现场的快速检测和基层的普及使用。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是由日本荣研化学株式会社Notomi T等于2000年开发的一种新颖的恒温核酸扩增方法。该技术利用一种具有链置换活性的Bst 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65℃左右)保温30-60分钟,即可实现核酸的大量扩增。其特点是操作简单、快速、特异性高、成本低廉,故被广大研究者认为是可能替代PCR的一种新核酸扩增技术。
2007年王永、兰青阔等报道了一种针对cp4-epsps基因进行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检测的LAMP法,该法属于基因特异性检测。但由于cp4-epsps基因作为一种造福人类的优良抗性基因,已被转入多种作物或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系中形成不同品系的转基因作物,该检测法显然不能有效地特异性区分具有相同抗草甘膦抗性的转基因作物及其品系。2011年曹以诚等也建立了一种检测转基因大豆的LAMP检测试剂盒,该试剂盒是针对外源EPSPS-NOS基因进行扩增检测,但EPSPS-NOS基因序列并不仅仅只存在于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中,不能特异地检出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成分。因此针对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建立一种特异、适于现场快速检测及大范围推广应用的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品的检测引物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品的检测试剂盒。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品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及其加工品的检测引物组,包括引物组1和引物组2,其中,引物组1包括外引物Lectin-F3、Lectin-B3和内引物Lectin-FIP、Lectin-BIP,序列如下:
Lectin- F3 GCCGAAGCAACCAAACATG(SEQ ID NO:1);
Lectin-B3 GGGGCATAGAAGGTGAAGTT(SEQ ID NO:2);
Lectin-FIP TGGGGTGCCGTTTTCGTCAACATCCTCCAAGGAGACGCTAT(SEQ ID NO:3);
Lectin-BIP ACCCTCGTCTCTTGGTCGCG-GGCAACGCTACCGGTTTC(SEQ ID NO:4);
引物组2包括外引物RR-F3、RR-B3和内引物RR-FIP、RR-BIP,序列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未经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424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阀连接
- 下一篇: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