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9443.7 | 申请日: | 2012-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5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韩尔樑;张守中;刘信奎;潘凤文;张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1M2/10;H01M10/5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动力电池 装置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箱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动力电池为汽车主要的储能元件,更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部件,动力电池的好坏决定着电动汽车的成本及使用性能。
车用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可能引起电池模块内部的单体电池出现热失控现象,并使各单体或模块之间产生非常严重的不均衡现象,从而造成各单体间性能的不匹配,进一步导致电池模块过早失效。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冷却措施将电池降温。
现有技术一般采用动力电池风冷系统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一般地,动力电池被置于电池箱中的箱体内部,电池箱的外壳上开一些通风口,通过风扇将外界空气引入电池箱中,或在电池箱内部加装粗大的通风管道,由风机将外界空气引入电池箱对动力电池的密封箱体进行降温,从而间接实现对动力电池进行降温的目的。
而电池箱内部,为了防尘防水,各部件通常(电子部件、模块)是密封的,冷却空气进入电池箱后,不能直接和内部组件(如电池单体、电气连接点等)接触,以避免对系统造成破坏。
此外,动力电池在低温下的加热一般是通过专门的加热装置(如电热器),将传热介质(风或冷却液)加热后再将电池预热。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对电池箱内部零部件的冷却或加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第一,只是利用环境空气对电池密封部件进行降温,不能将冷却空气直接引入电池箱体内部,和各部件(如电池单体、电气连接点等)直接接触以进行冷却,这样存在多级传热,降低了散热效率。
第二,现有动力电池的加热和冷却方法需要增加其它设备,如风扇、风机以及通风管道。这样增加了系统的结构复杂性,占据了整车空间,并需要消耗额外的能量进行驱动,增加整车系统的能耗,不利于和整车配套。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箱装置,该装置传热效率比较高,且结构比较简单,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箱装置,该装置传热效率比较高,且结构比较简单。此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箱装置的控制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箱装置,包括电池箱体以及内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部的电子组件,所述电池箱体上设有用于连通高压气源的进气口,以及连通外界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通过所述电子组件所处的空间连通;所述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箱装置还包括根据环境参数控制所述高压气源工作状态的控制器。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体包括分流箱体和组件箱体,所述电子组件安装于所述组件箱体中,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组件箱体上,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分流箱体上,所述分流箱体和所述组件箱体之间设有气体均流通道。
优选地,所述气体均流通道均匀且平行布置于所述分流箱体和所述组件箱体的隔板上。
优选地,所述气体均流通道的轴线与所述进气口的轴线大致垂直。
优选地,所述组件箱体内部设置有检测电子组件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检测所述高压气源的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环境参数包括所述电子组件的温度和所述高压气源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分流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环境参数还包括所述分流箱体内部的温度和压力。
优选地,还包括报警部件;
当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处于预设温度范围之外,且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检测的压力处于预设压力范围之外时,所述控制器发送报警指令于所述报警部件。
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和所述高压气体源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电控调节阀门。
优选地,所述出气口与外界连通管道上还设置有单向阀,以便气体由所述出气口向外界单向流动。
本发明中的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箱装置中利用高压气源对电池箱体中的电子组件进行热交换,并且该高压气源的气体直接通过电子组件所处的空间,也就是说,气体与电子组件的表面直接接触进行换热,无需经过第三者进行二次热量传递,因此,换热效率比较高;并且,该装置利用高压气源自身的压力驱动气体流动,有利于气流在电池箱中的流通,气流流通性比较好,进一步提高了气体与电子组件的换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9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稠合杂环衍生物的盐及其晶体
- 下一篇:镀金—钴合金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