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骑乘型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6663.4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4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中林俊一;坂上幸司;片桐洁;中平浩太;山本义和;大洼清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H1/02 | 分类号: | B62H1/02;B62J2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骑乘 车辆 | ||
1.一种骑乘型车辆包括:
前结构车体和后结构车体;
其中,前结构车体包括:车体构架,该车体构架在其前部部分处具有头管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座位构架,该座位构架从车体构架的后部部分延伸;座位,该座位由座位构架支承;前叉,该前叉能转向地安装于头管;转向手柄,该转向手柄安装于头管的上端;以及前轮,该前轮安装于前叉的下端;
后结构车体包括:后轮,该后轮设置在前轮的后侧;驱动源,该驱动源相对于后轮设置在车辆前侧,并操作连接成驱动后轮;以及支承体,由该支承体支承驱动源和后轮;
前结构车体和后结构车体通过铰接部分而相互连接,以能在车辆的侧视图中弯曲;以及
车体形状控制机构提供为通过将在车辆的侧视图中以铰接部分为轴线而弯曲前结构车体和后结构车体的弯曲设置为任意角度来控制车体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车体形状控制机构以铰接部分为轴线使前结构车体和后结构车体弯曲,以改变在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之间的角度(θ1),该第一线段经过铰接部分的中心并与转向轴垂直,该第二线段经过铰接部分的中心并通过后轮的中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支承体包括:驱动源支承壳体,用于支承驱动源;摆动臂,该摆动臂通过枢轴能竖直摆动地安装于驱动源支承壳体,用于支承后轮;以及后减震器,该后减震器桥接地设置在摆动臂和驱动源支承壳体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车体形状控制机构是肘节机构,该肘节机构包括:促动器,该促动器安装于支承驱动源的驱动源支承壳体或车体构架;螺纹轴,该螺纹轴从促动器延伸,并能通过该促动器而旋转;螺母,该螺母与螺纹轴螺纹啮合;第一连接板,该第一连接板在其末端与驱动源支承壳体连接;以及第二连接板,该第二连接板在其末端与车体构架连接,第一和第二连接板能摆动地与螺母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驱动源是电动马达,且支承驱动源的驱动源支承壳体具有行驶电池,要供给电动马达的电能储存在该行驶电池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驱动源是电动马达,且支承驱动源的驱动源支承壳体具有行驶电池,要供给电动马达的电能储存在该行驶电池中。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驱动源是内燃机,且支承驱动源的驱动源支承壳体具有燃料箱,要供给内燃机的燃料储存在该燃料箱中。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驱动源是内燃机,且支承驱动源的驱动源支承壳体具有燃料箱,要供给内燃机的燃料储存在该燃料箱中。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促动器具有作为主要部件的电动马达,并安装于驱动源支承壳体。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用于向控制电动马达的控制单元发送正反旋转指令的操作部件附设于转向手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还包括:
设置在前轮和后轮之间的侧支架,
其中,侧支架包括:支架支承部分,该支架支承部分设置于车体构架;支架托架,该支架托架通过基本沿车体构架的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销与支架支承部分连接,且该支架托架沿车辆宽度方向摆动直到与多个止动件中的一个接触;以及支架臂,该支架臂通过第二销与支架托架连接,且所述支架臂从立起位置摆动至收纳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随着车体形状的控制,在座位处于高位置时支架托架有选择地布置成与第一止动件接触,且在座位处于低位置时支架托架有选择地布置成与第二止动件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第一止动件设置于支承体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侧表面,第二止动件设置于沿从第一止动件的上端朝着车辆宽度中心的方向倾斜的斜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第一止动件设置于支承体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侧表面,第二止动件设置于支承体的进深表面,该进深表面相对于车辆宽度方向的侧表面位于车体中心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骑乘型车辆,其中:支架托架具有伸向支架支承部分的一对延伸部分,并以支架支承部分夹持在延伸部分之间的方式与支架支承部分能摆动地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666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