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降粘酶系的菌种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4738.5 | 申请日: | 2012-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465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靳艳玲;方扬;黄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9/00;C12P7/06;C12R1/80 |
代理公司: | 成都赛恩斯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2 | 代理人: | 张帆;肖国华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产 降粘酶系 菌种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高产降粘酶系的菌种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生物燃料乙醇的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第一代燃料乙醇,玉米(美国)和甘蔗(巴西)等粮食作物为主要原料(Srichuwong S et al,2009),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在一些土地资源紧缺和粮食危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以粮食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是不经济也不切实际的策略。因此以农业、林业和工业废弃物如秸杆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得到了广泛的研究(Kumar et al.,2008;Sukumaran et al.,2009;Yang et al.,2011)。但是生物质抗性(biomass recalcitrance)(Himmel et al.,2007)导致植物纤维中的结构性多糖难以被微生物利用,如果不提高纤维素降解为可发酵性糖类的动力学参数和转化率,不解决这些原料难以降解的化学结构特征,整个生产过程也是非常困难和昂贵的。美国计划到2011年将生物燃料乙醇的产量提高到1.05亿吨,欧盟计划到2030年欧盟的运输业的1/4的燃料将由生物燃料代替。在中国的十二五计划中,燃料乙醇的产量要提高到500万吨。在这些规 划中,要经济且高效的生产燃料乙醇还有很大的空间。
甘薯等块茎类非粮原料具有高淀粉和可发酵性糖,且中国是世界上甘薯最大生产国,是较为理想的1.5代燃料乙醇的原料。但是这些块茎类的发酵醪液粘度很大,导致醪液输送困难,降低了工艺流程中的热传导效率和酵母的活性(Zhang et al,2010)。采用流加的发酵工艺和添加发酵用水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甘薯等全原料发酵过程中开发了一种添加降粘酶系的工艺,即添加木聚糖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葡聚糖酶等商品酶达到快速降粘的效果。但是商品降粘酶价格昂贵,应用于工业生产仍然增加了生产成本。
因此成本问题已成为1.5代和2代燃料乙醇生产的共性问题,要降低生产成本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目前还没有针对自主开发降粘酶系的报道,因此,本发明公开一种高产降粘酶系的菌种及其应用,通过降粘酶系菌株的筛选和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利用其发酵粗酶液,通过简单的操作工序,即可降低薯类原料粘度,达到很好的预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产降粘酶并能有效地降低甘薯发酵醪液的粘度的菌株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Biourge),以降低燃料乙醇生产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Biourge),保藏号为:CBS131817。该菌株为一株降粘酶系高产菌株,命名为CMC-37,该菌株菌落为蓝绿色,菌丝有横隔,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 分枝,形成帚状体。
关于微生物保藏信息:
菌株名称: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保藏日期:27/01/2012
保藏单位: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地址:荷兰乌特勒支3584邮政编码区,乌普萨拉兰8号,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荷兰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CBS-KNAW)真菌生物多样性中心(Centraalbureau voor Schimmelcultures,FungalBiodiversity Centre,Institute of the Royal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CBS-KNAW Fungal Biodiversity Centre,Uppsalalaan8,3584CT Utrecht,The Netherlands)
保藏号:CBS131817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菌株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Biourge)筛选来源;
具体地,所述的筛选来源于腐烂甘薯。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菌株赭绿青霉(Penicillium ochrochloron Biourge)筛选筛选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47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