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束靶耦合传感器离线精密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33767.X | 申请日: | 2012-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炳国;刘国栋;胡涛;陈凤东;庄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B11/00 | 分类号: | G01B1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传感器 离线 精密 标定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束靶耦合传感器离线精密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
背景技术
惯性约束聚变的思想是利用高能粒子束在几纳秒的时间内将氘氚靶丸压缩到每立方厘米几百克的高密度,压强为几亿个大气压,从而使靶丸在局部形成热斑点火并燃烧。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曾利用地下核爆的辐射能量成功地驱动了惯性约束核聚变,证实了这一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随着激光技术的出现,击氘-氚靶,让它们产生受控的惯性约束核聚变从而释放出聚变能,这就是“激光核聚变”。
为了将多束激光引导到直径为几毫米的靶上,需要专门的精密装置,2010年我们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共轭原理的束靶耦合传感器》,现已授权,该专利的公开号CN101303224,公开日2008年11月12日。
实际使用该束靶耦合传感器时,需要一系列装置配合使用,本发明所提出的装置就是配合该传感器一起使用提高打靶精度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束靶耦合传感器引导激光的打靶精度的问题,提供一种束靶耦合传感器离线精密标定装置及标定方法。
束靶耦合传感器离线精密离线标定装置,它包括:靶架、束靶耦合传感器、四个模拟激光源、上部调焦平台、下部调焦平台,上部束靶耦合监测系统、下部束靶耦合监测系统、标定用靶、两个内调焦望远镜、传感器二维调整平台和防震平台;
所述防震平台水平设置放置,所述靶架、上部调焦平台、下部调焦平台、两个内调焦望远镜和传感器二维调整平台均固定安装在防震平台上;
所述标定用靶固定在靶架上,并放置在束靶耦合传感器的上物镜光轴和中路物镜光轴的交点的位置上,束靶耦合传感器固定在传感器二维调整平台上,上部束靶耦合监测系统固定安装在上部调焦平台上,所述下部束靶耦合监测系统固定安装在下部调焦平台上,
所述四个模拟激光源分为两组,其中位于上方的两个模拟激光源为一组,该组模拟激光源所发射的两束激光以45°的入射角度入射至标定用靶的上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该两束激光垂直相交,交点落在标定用靶靶面的上表面上;位于的下方的两个模拟激光源为另一组,该组模拟激光源所发射的两束激光以45°的入射角度入射至标定用靶的下表面的中心位置处,该两束激光垂直相交,交点落在标定用靶靶面的下表面上;所述两个内调焦望远镜用于实现标定束靶耦合传感器的中心位置。
采用上述束靶耦合传感器离线精密离线标定装置的离线标定方法,它是通过如下步骤实现的:
步骤一、以防震平台为基准面,将束靶耦合传感器的上、下两路反射镜的镜面、CCD像面和标定用靶的靶面调整至相互平行;
步骤二、将四个模拟激光源及调整平台所发射激光的入射角度调整为45°;
步骤三、通过上部束靶耦合监测系统和下部束靶耦合监测系统分别将位于上面两侧的激光在标定用靶的靶面的两个光点重合为一点并引导至该靶面的中心位置处,位于下面两侧的激光在标定用靶的靶面的两个光点重合为一点并引导至该靶面的中心位置处;
步骤四、在束靶耦合传感器的CCD像面上观察靶和激光的分布情况,确定共轭面的位置及参数,实现束靶耦合传感器的精密标定;
步骤五、通过两个内调焦望远镜,标定出束靶耦合传感器的中心位置,为下一次定位标定用靶提供基准。
本发明的优点是:提高该束靶耦合传感器打靶精度,并为下一次打靶标定位置提供基准。
附图说明
图1为传感器离线精密标定装置的原理图;
图2为束靶耦合传感器工作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的束靶耦合传感器离线精密离线标定装置,它包括:靶架1、束靶耦合传感器2、四个模拟激光源3、上部调焦平台4、下部调焦平台11,上部束靶耦合监测系统5、下部束靶耦合监测系统12、标定用靶6、两个内调焦望远镜7、传感器二维调整平台8和防震平台9;
所述防震平台9水平设置放置,所述靶架1、上部调焦平台4、下部调焦平台11、两个内调焦望远镜7和传感器二维调整平台8均固定安装在防震平台9上;
所述标定用靶6固定在靶架1上,并放置在束靶耦合传感器2的上物镜光轴和中路物镜光轴的交点的位置上,
束靶耦合传感器2固定在传感器二维调整平台8上,上部束靶耦合监测系统5固定安装在上部调焦平台4上,所述下部束靶耦合监测系统12固定安装在下部调焦平台1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337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