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秸秆粉末立体层燃方法及燃烧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9078.1 | 申请日: | 2012-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浓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浓田 |
主分类号: | F23C7/00 | 分类号: | F23C7/00 |
代理公司: | 唐山顺诚专利事务所 13106 | 代理人: | 于文顺 |
地址: | 063000 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秸秆 粉末 立体 方法 燃烧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秸秆粉末立体层燃方法及燃烧设备,属于植物秸秆燃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植物秸秆,包括植物根、茎、叶、果皮等,资源充足,并且可以再生、重复生长,如果不加以利用会造成巨大浪费。尤其是农作物秸秆得不到有效利用,有人采取在田地里焚烧的方式处理,不仅浪费能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危害人类身体健康,将植物秸秆通过锅炉燃烧进行能量转化,是目前利用秸秆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中国专利2009202770706“秸秆锅炉”、中国专利2008200152004“一种多功能截稿锅炉”等,都是采用锅炉燃烧的方法利用植物秸秆,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作为燃料的植物秸秆未经过粉碎处理,燃烧效率低,锅炉的结构不可理,不能实现充分燃烧,浪费能源,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植物秸秆粉末立体层燃方法及燃烧设备,结构合理,采用植物秸秆粉末燃料,在本锅炉内实现了立体层燃,效率高,燃烧充分,节省能源,保护环境,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秸秆粉末立体层燃方法,将收集的植物秸秆粉碎成粉末状,秸秆粉末的粒径1-5毫米;将秸秆粉末作为燃料,加入到燃烧设备的燃烧室中;所述的燃烧设备包含燃烧室、炉排和成型燃烧通风器,炉排设置在燃烧室的下部,成型燃烧通风器由若干个成型柱和上下移动机构组成,若干个成型柱垂直布置在燃烧室内,成型柱的尾端设置在上下移动机构上,上下移动机构设置在炉排的下面,操纵上下移动机构,可以带动成型柱在燃烧室内上下移动;秸秆粉末加入到燃烧室时,成型柱位于燃烧室内,秸秆粉末被加入到炉排上方、燃烧室与成型柱之间的空间内,成型柱的高度高于燃烧室内秸秆粉末的最终高度;完成秸秆粉末加入后,操纵上下移动机构,带动成型柱向下移动,至炉排下方,由于成型柱的作用,燃烧室内的秸秆粉末构成带有若干垂直通孔的形状;燃烧后由于垂直通孔的通风作用,燃烧室内的秸秆粉末从中心向左右两侧立体分层燃烧,燃烧充分,节省能源。
所述的若干成型柱在燃烧室内垂直、均匀布置。
所述的成型柱的形状、数量都是任意的,根据燃烧室的容积确定成型柱的数量、截面尺寸。
所述的上下移动机构为公知的移动机构,可以手动或电动或气动。
一种植物秸秆粉末立体层燃设备,包含燃烧室、炉排和成型燃烧通风器,炉排设置在燃烧室的下部,成型燃烧通风器由若干个成型柱和上下移动机构组成,若干个成型柱垂直布置在燃烧室内,成型柱的尾端设置在上下移动机构上,上下移动机构设置在炉排的下面,操纵上下移动机构,可以带动成型柱在燃烧室内上下移动;秸秆粉末加入到燃烧室时,成型柱位于燃烧室内,秸秆粉末作为燃料被加入到炉排上方、燃烧室与成型柱之间的空间内,成型柱的高度高于燃烧室内秸秆粉末的最终高度;完成秸秆粉末加入后,操纵上下移动机构,带动成型柱向下移动,至炉排下方,由于成型柱的作用,燃烧室内的秸秆粉末构成带有若干垂直通孔的形状;燃烧后由于垂直通孔的通风作用,燃烧室内的秸秆粉末从中心向左右两侧立体分层燃烧,燃烧充分,节省能源。充分破解了植物秸秆不能高度集中进行运输和燃烧的问题。
所述的若干成型柱在燃烧室内垂直、均匀布置。
所述的成型柱的形状、数量都是任意的,根据燃烧室的容积确定成型柱的数量、截面尺寸。成型柱为圆柱状或方柱状。
所述的上下移动机构为公知的移动机构,可以手动或电动或气动。并可与燃烧器供煤系统定点自控供给锅炉燃料。
所述的燃烧室炉排下面设有余燃室,成型柱向下移动时进入余燃室。余燃室侧面设有助燃风道;余燃室下面设有出灰口。
燃烧室上方设有相互连接的下集箱、水冷壁和锅筒,构成锅炉结构;燃烧室的上方还设有燃料供给箱,秸秆粉末先进入燃料供给箱后再进入燃烧室。
燃烧室的侧壁上还设有观察孔。
本发明积极效果:本发明先将植物秸秆进行粉碎处理,通过新型的燃烧设备使得秸秆粉末在燃烧室内实现了立体分层燃烧,效率高,燃烧充分,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可使植物秸秆高度集中进行运输和燃烧,燃烧的热值超过普通锅炉燃煤热值,远远高于普通秸秆燃烧。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剖视示意图;
图中:燃烧室1、炉排2、成型柱3、上下移动机构4、余燃室5、助燃风道6、出灰口7、下集箱8、水冷壁9、锅筒10、燃料供给箱11、观察孔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幅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浓田,未经张浓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90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光干涉的气压分布测量装置
- 下一篇:EGR阀初始位置自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