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防冰装置和防冰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28151.3 | 申请日: | 2012-07-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0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 发明(设计)人: | 贺俊;张进;刘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C7/04 | 分类号: | F02C7/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 活塞 发动机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防冰装置和防冰方法。
背景技术
灰尘进入发动机是发动机出现故障的重要根源。灰尘是由石英砂粒和其他物质微粒组成。在草地和水泥地机场上,一般1m3空气含有1g到3g灰尘。若发动机每小时消耗810kg空气,在地面空气比重为1.2kg/m3时,则为675m3,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灰尘以2g计,则每小时发动机吸入的灰尘为1350g。在灰尘大的机场吸入的尘土更多。与空气同时进入气缸的大部分灰尘,在排气时又与废气同排到大气中去,也有一部分落到气缸上与气缸壁上的滑油贴附在一起,它能磨损金属,加速气缸活塞组零件的磨损。含灰尘的滑油流入机匣,污染了发动机内循环的滑油,加速了轴承和其他零件的磨损,并使滑油出现沉淀物。
进气箱内装有进气滤,进气滤由细钢丝网和海绵状滤芯组成,可以滤去空气中的大部分灰尘,同时进气箱又起到了消除进气噪音的作用。
当飞行器在高空低温易结冰的大气条件下飞行时,空气中的小水滴很容易随着发动机吸气附着在进气箱内的进气滤上,形成冰层,阻断发动机的进气道,使发动机不能工作而停车,影响飞行器的飞行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空活塞发动机防冰装置,以解决当进气箱中的进气滤结冰时进气功能丧失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防冰装置,包括:具有进气安装座的进气箱、在进气箱的进气开口中设置的进气滤、在进气箱的箱壁上设置的备用进气门,其中,备用进气门在进气滤结冰发动机转速下降时打开并且与进气安装座直接相通。
进一步地,上述进气箱包括框体和自框体向进气安装座减缩延伸的斗体,其中,备用进气门设置在斗体壁上。
进一步地,上述进气箱的框体的框体壁上设有若干进气小孔。
进一步地,上述进气箱还包括与框体上套设的进气开口的保护罩。
进一步地,上述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防冰装置还包括用于打开备用进气门的操作杆件。
进一步地,当发动机工作高度超过预定高度并且发动机的转速下降时判定为进气滤结冰。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防冰方法,包括:在进气箱上设置有备用进气门,在进气箱的进气滤未结冰时使备用进气门处于闭合状态,空气由进气滤进入发动机中;在进气箱的进气滤结冰时,使备用进气门处于打开状态以从备用进气门进入空气。
进一步地,当发动机工作高度超过预定高度并且发动机的转速下降时判定进气滤结冰。
在本发明中,通过在进气箱的箱壁上设置备用进气门,在进气滤结冰时打开,可防止发动机因吸气量骤减而发生高空停车的问题。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具有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防冰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防冰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进气箱 11进气安装座
12进气开口 13进气滤
15备用进气门 151门体
152摇臂 101框体
102斗体 16进气小孔
17保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航空活塞发动机的防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的防冰装置包括具有进气安装座11的进气箱10、在进气箱10的进气开口12中设置的进气滤13、在进气箱10的箱壁上设置的备用进气门15,其中,备用进气门15在进气滤结冰打开并且空气由备用进气门15直接进入进气安装座11。
可选地,上述备用进气门15的门体151铰接在箱壁上,门体151上焊接有摇臂152,用于与操作杆(图中未示出)连接,由操作杆操作摇臂,实现打开和关闭。可选地,可以接近或远离箱壁的方式移动备用进气门,实现打开和关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81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