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油的组合加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210225940.1 | 申请日: | 201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9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书红;王子军;龙军;李延军;李子锋;申海平;朱丙田;朱玉霞;汪燮卿;杨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10G11/00 | 分类号: | C10G11/00;C10J3/54;C10J3/7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油 组合 加工 方法 | ||
1.一种重油的组合加工方法,该方法包括:
(1)在接触裂化单元,重油进入接触裂化反应器,在接触剂的存在下进行接触裂化反应,接触裂化反应器的流出物包括干气、液化气、汽油馏分、柴油馏分、蜡油馏分和带炭接触剂,所述的带炭接触剂进入气化单元;
(2)在气化单元,步骤(1)所得带炭接触剂进入流化床气化器中,在含有水和氧气的气化剂存在下,使接触剂上的炭和气化剂反应,得到半再生接触剂和富含CO、H2的气化气,流化床气化器中反应条件:气体停留时间0.5~60秒,密相床的气化温度为550~800℃,密相床的线速度0.05~0.6m/s;其中,气化气中的硫以H2S的形式存在;
(3)在气体处理单元,步骤(2)所得气化气进入硫回收装置脱除硫,所得脱硫后的气化气经水煤气变换装置后,分离得到氢气和CO2;
(4)在再生单元,步骤(2)所得的半再生接触剂在再生器中,在有氧气存在的条件下,半再生接触剂上残留炭发生完全燃烧,得到完全再生接触剂和烟气,烟气中的硫以SOX的形式存在,完全再生接触剂返回步骤(1)接触裂化单元。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重油的残炭在5重量%~40重量%,金属含量在1~1000μg/g。
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接触裂化单元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450~650℃,重时空速1~100h-1,接触剂与重油原料的质量比为1~30:1,水蒸气与重油原料的质量比为0.05~1:1。
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接触剂为硅铝材料和/或气化催化剂。
5.按照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接触剂为硅铝材料和气化催化剂,气化催化剂和硅铝材料是机械混合,或者是气化催化剂负载在硅铝材料上。
6.按照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硅铝材料选自含分子筛的催化剂和/或不含分子筛的硅铝材料催化剂。
7.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分子筛的催化剂为选自含X分子筛、Y分子筛、丝光沸石、ZSM-5、层柱粘土分子筛、SAPO中的一种或几种分子筛的催化剂。
8.按照权利要求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不含分子筛的硅铝材料催化剂是指以无定型硅铝、白土、高岭土、蒙脱石、累托石、伊利石、绿泥石、拟薄水铝石、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备的催化剂。
9.按照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催化剂为含有碱金属、碱土金属、和VIII族金属中单一金属或多种金属组合的天然矿石、合成材料、衍生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10.按照权利要求4或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化催化剂中含有含钾活性组分,其中含钾活性组分的XRD物相图中主相峰2θ分别是21°、29°、35°。
11.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得到的带炭接触剂含炭量在0.5重量%~7.0重量%。
1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控制流化床气化器的稀相段的温度低于680℃。
13.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流化床气化器中反应条件:气体停留时间1.0~10秒,密相床的气化温度为600~700℃,密相床的线速度0.2~0.4m/s。
14.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气化剂中氧气摩尔分数为5%~30%,水蒸气摩尔分数为70%~95%。
15.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气化剂中氧气摩尔分数为5~20%,水蒸气摩尔分数为80~95%。
16.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待生剂上焦炭发生气化反应所生成的气化气中的H2S占气化气中总硫的70%~99.9%(体积)。
17.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半再生接触剂的含炭量在0.4重量%~1.0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594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己烷氧化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