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225728.5 | 申请日: | 201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62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9 |
| 发明(设计)人: | 金载然;赵完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辆 热交换器 | ||
1.一种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包括:
吸热部分,所述吸热部分在其中存储第一操作流体、从加热单元接收热量并蒸发所述第一操作流体以改变所述第一操作流体的相态至气态;以及
至少一个散热单元,其包括至少一个通过联接至少一个板形成的联接管道,所述板具有至少一个沿着长度方向形成的突出部分,且所述散热单元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吸热部分;
其中,连接管线形成在所述联接管道中,在所述吸热部分改变其相态的所述第一操作流体在所述连接管线中流动,在所述联接管道中流动的所述第一操作流体通过与经过所述联接管道外部的第二操作流体的热交换而被冷却和冷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吸热部分利用从所述加热单元传送的热量蒸发存储在其中的所述第一操作流体,且所述吸热部分将经蒸发的气态第一操作流体通过由于所述第一操作流体的体积膨胀引起的压差和毛细管现象移动至所述散热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突出部分通过挤压一体地形成在所述板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突出部分具有形成为半圆形的外圆周和内圆周,并沿所述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为螺旋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突出部分不形成在所述散热单元的两个端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联接管道为由多个突出部分形成的圆形管道,所述联接管道的内圆周和外圆周形成为螺旋形使得通过所述第一操作流体的旋转而在在所述连接管线中流动的液态的经冷凝的第一操作流体中生成涡流,且经过所述连接管道的外部的所述第二操作流体被引起形成湍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处于使得一对板的突出部分设置成朝向外部突出的状态的所述联接管道通过联接所述一对板而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邻近散热单元沿宽度方向交替设置使得所述邻近散热单元中的一个单元的联接管道设置在所述散热单元的另一个单元的邻近联接管道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包括在所述散热单元中的所述联接管道的数目根据所述吸热部分的尺寸而变化。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由一个散热单元构成的所述联接管道彼此被可释放地组装。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多排突出部分形成在一个板处,这一个板折叠形成所述散热单元,使得突出部分的一排连接至突出部分的另一排以形成所述联接管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板具有至少一个形成在所述联接管道之间的流动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至少一个第一安装孔沿着所述吸热部分的长度方向形成在对应于所述散热单元的所述吸热部分的表面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散热单元进一步包括连接部分以防止流动通过所述散热单元的所述第一操作流体泄漏至外部,以及
所述连接部分安装在对应于所述吸热部分的所述散热单元的另一端以固定所述散热单元的另一端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至少一个第二安装孔沿着所述连接部分的长度方向形成在对应于所述散热单元的所述连接部分的表面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所述第二操作流体为空气。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其中在所述散热单元中经过的所述第一操作流体的流动方向垂直于经过所述散热单元的外部的空气的流动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572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