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24723.0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8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韩杰;魏世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02 | 分类号: | H01L33/02;H01L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光二极管 外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极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发光元件。一般地,发光二极管主要由支架、银胶、芯片、金线、环氧树脂组成。
其中,芯片是发光二极管的核心组件,它是由外延片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因此,外延片的结构决定了发光二极管的质量。外延片主要由衬底、缓冲层、多量子阱、P(Positive,带正电的)型层和N(Negative,带负电的)型层等部分组成。当电流作用于芯片的时候,电子就会被推向P型层;在P型层里,电子跟空穴复合,然后就会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在现有技术中,发光二极管的P型层为一个掺杂浓度和厚度相同的层。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P型层的掺杂浓度和厚度相同,当上述电子被推向P型层时,电子将无法得到充分扩展,影响了电子跟空穴复合效率,从而影响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及制造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所述外延片包括衬底、依次覆盖在所述衬底上的缓冲层、至少一个N型层、发光层、至少一个P型层和透明导电层,所述至少一个P型层中的一个P型层包括至少3个子P型层,各所述子P型层的厚度和掺杂浓度不同。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P型层中的一个P型层包括3个子P型层,所述3个子P型层为第一子P型层、依次覆盖在所述第一子P型层上的第二子P型层和第三子P型层;
所述第一子P型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子P型层的厚度;所述第一子P型层和所述第三子P型层的掺杂浓度高于所述第二子P型层的掺杂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P型层的厚度为10nm~200nm,所述第二子P型层和所述第三子P型层的厚度均为3nm~200nm;所述第一子P型层、所述第二子P型层和所述第三子P型层的掺杂浓度分别为1×1020/cm3~5×1017/cm3、0~5×1018/cm3和5×1018/cm3~5×1020/cm3。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P型层中的一个P型层为3~15个周期的超晶格结构;每个周期的所述超晶格结构包括第四子P型层和覆盖在所述第四子P型层上的第五子P型层;所述第四子P型层厚度和掺杂浓度均大于所述第五子P型层的厚度和掺杂浓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四子P型层和所述第五子P型层的厚度分别为10nm~200nm和3nm~50nm;所述第四子P型层和所述第五子P型层的掺杂浓度分别为5×1017/cm3~5×1020/cm3和0~5×1018/cm3。
优选地,所述P型层为5个周期的所述超晶格结构。
其中,各所述子P型层由AlxInyGa1-x-yN制成,其中,0≤x<1,0≤y<1,x+y<1。
其中,所述N型层有4层,且每层的浓度和/或组分不同。
其中,所述P型层有3层,每层的浓度和/或组分不同;且其中一个所述P型层包括所述至少3个子P型层。
一种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并在所述衬底上依次生长缓冲层、至少一个N型层、发光层、至少一个P型层和透明导电层,生长所述至少一个P型层中的一个P型层包括:
以第一预定掺杂浓度沉积,使所述P型层生长至第一厚度;
以第二预定掺杂浓度沉积,使所述P型层生长至第二厚度;
以第三预定掺杂浓度沉积,使所述P型层生长至第三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预定掺杂浓度、所述第二预定掺杂浓度和所述第三预定掺杂浓度各不相同;所述第一厚度、所述第二厚度和所述第三厚度各不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发光二极管的外延片中至少一个P型层中一个P型层包括至少3个厚度与掺杂浓度不同的子P型层,使得P型层的掺杂浓度和厚度不同,当电流作用于芯片的时候,电子在P型层中低掺杂区域得到充分扩展,提高电子跟空穴复合效率,从而提高了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灿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247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外装部件结构
- 下一篇:一种RFD系统的排气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