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VE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其制备方法及织物整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18513.0 | 申请日: | 201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42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俞丹;寇勇琦;林平;郑今欢;陈文兴;姚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M23/12 | 分类号: | D06M23/12;D06M15/568;D06M13/11;B01J13/16;C08G18/66;C08G18/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ve 微胶囊 织物 整理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织物整理液及制备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对人体皮肤具有护肤功能的VE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还涉及采用这种整理液对织物进行整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胶囊技术是一种用成膜材料将某种具有特殊功能的物质包覆使其形成核壳结构的技术。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大致可分物理机械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三大类。物理机械法是利用物理和机械原理制备微胶囊的一种方法,主要有喷雾干燥法、空气悬浮成膜法、包结络合法等;化学法是建立在化学反应基础上的微胶囊制备技术,主要利用单体小分子发生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成膜材料并将囊芯包覆。根据制备壁材所用的原料、聚合方式的不同,分为界面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悬浮交联法和乳液聚合法等;物理化学法的共同特点是改变条件使溶解状态的壁材从溶液中凝聚析出,并将囊心包覆形成微胶囊,主要有水相分离法(包括复合凝聚法和简单凝聚法)、油相分离法、熔化分散冷凝法、粉末床法等。
维生素E(VE)作为一种常用的药品兼营养保健品,若将它通过一定的方法整理到真丝、棉和丝棉交织等面料上,制成具有VE缓释功能的营养滋润护肤纺织品,不仅能拓宽VE的应用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也顺应了现代消费者的健康生活理念,满足了人们对保健功能纺织品的需求,因此将会深受注重健康和爱美人士的欢迎。
但是,VE的性质非常不稳定,如果暴露在空气中,VE结构中的酚羟基容易被氧化,而不再具有生物活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的局限,限制了VE产品和相应技术的开发。若要将VE整理到纺织品上,必须保持其性状的稳定并具有一定的生理功效,有效的方法就是将VE结构中敏感的部分包覆起来,避免与空气接触,如微胶囊化,或者经结构修饰转化成其衍生物如VE醋酸酯、VE亚油酸酯,从而改善其稳定性、增强水溶性、提高表面活性等。
纺织品整理用聚氨酯微胶囊制备方法,在抗菌、芳香、储能、防蚊、护肤等方面已得到应用。如专利CN1932138公开了一种聚氨酯抗菌芳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中制备材料分为油相和水相,制备工艺为油相加入水相中混合反应,粒径在4~20μm;专利CN1936170公开了一种以聚氨酯为壁材,香精为芳香材料的纺织品芳香整理用微胶囊制备方法,粒径在4~20μm;专利CN101029215公开了一种储能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其中微胶囊由正构烷烃和饱裹在外的聚氨酯构成,粒径在10~20μm;专利CN101161921公开了一种聚氨酯防蚊芳香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专利CN101392460公开了一种以橄榄油、芦荟和VE为油溶性囊芯的聚氨酯护肤微胶囊,得到产品为微米级。上述文献公开的微胶囊制备方法中,壁材聚氨酯多未进行预聚,且乳化方法多采用常规的水相乳化法,因此,微胶囊粒径均在微米级别,所制成的VE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应用于纺织品整理时易出油斑,产品不耐洗等缺点,影响纺织品的手感和牢度,服用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赋予整理后的织物具有手感柔软、耐洗牢度好、稳定性强、生理活性作用持久的VE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可满足织物高品质后整理的需要。
本发明还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VE微胶囊织物整理液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这种整理液对织物进行整理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VE微胶囊织物整理液,其组分、体积浓度包含如下:
VE微胶囊乳液 30-60g/L,
粘合剂101 30-70g/L,
亲水柔软剂CGF 10-30g/L。
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VE微胶囊织物整理液的方法,其包含如下步骤:
1)制备VE微胶囊乳液,所述VE微胶囊乳液以聚氨酯为壁材,VE油为芯材,经界面聚合法对芯材进行微胶囊化制备得到。
1a)聚氨酯预聚反应:将聚乙二醇(PEG)在丙酮中溶解,按照PEG与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摩尔比为1∶1.5~1∶2.48的比例将PEG溶液滴加到TDI中进行预聚反应,滴加速度为10~15ml/min,滴加时的环境温度为15~20℃,在40~60℃下反应1~3小时生成液态的聚氨酯预聚物,等候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未经达利丝绸(浙江)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85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蒙杞1号枸杞嫩枝扦插方法
- 下一篇:超活性全水溶镁铁肥制备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