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模组结合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210212676.8 | 申请日: | 2012-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76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 发明(设计)人: | 林胜煌;林国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模组 结合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散热模组结合法,尤指一种可提升组装效率的散热模组结合法。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元件单位面积上的电晶体数量越来越多,造成其工作时发热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电子元件的工作频率也越来越高,电晶体工作时开/关转换所造成的热量,亦是电了元件发热量增加的原因,若未能适当的处理这些热量,将会造成晶片运算速度的降低,严重者甚至影响到晶片的寿命;为加强电了元件的散热效果,经由散热器的鳍片以自然或强制对流方式将热散逸至环境中。
由于热管可在很小的截面积与温度差之下,将大量的热传送一段可观的距离,且不需外加电源供应即可运作,在无须动力提供和空间利用经济性的考量之下,各式热管已是电了散热产品中广为应用的传热元件之一。
而最常被采用的散热方式便是发热元件上装设具有散热作用的装置,特别是具有热管结构的散热器,该散热器由具高导热系数的材质所制成,在经由热管管内所设置的工作流体及毛细组织运作,使该散热器具有高导热传导力的特性,且其结构上具有重量轻的优势,可减低在散热装置所衍生的重量、成本及系统复杂性的问题。
在公知的热管散热器结构上,包含多个散热鳍片及一热管,所述散热鳍片具有多个孔洞,所述散热鳍片与热管的组合方式最常见是直接将热管一一穿入所述孔洞,以令所述散热鳍片与热管接合,然而,此种方法不仅过程较为繁复,操作较复杂,且组装效率较差。
以上所述,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的缺点:
1.组装效率较慢;
2.过程较繁复。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公用技术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案的发明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为此,为有效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大幅提升组装效率的散热模组结合方法。
本发明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减少制作过程的散热模组结合方法。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散热模组结合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提供一第一散热元件及一第二散热元件;
将所述第一、二散热元件欲组合的部位相互对应,并通过击入的方式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得以结合。
通过本发明散的热模组结合方法,利用击入方式将前述的第一散热元件与第二散热元件相互结合,以达到大幅提升组装效率外,还可简化制作过程。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结合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结合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结合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结合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结合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步骤流程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第一散热元件1
第二散热元件2
散热鳍片20
第一孔洞201
第一凹槽202
凸部203
凹槽204
孔洞205
击入装置3
第三散热元件4
槽部4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1A、图1B,为本发明散热模组结合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及步骤流程图,如图所示,一种散热模组结合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S1:提供一第一散热元件及一第二散热元件;
提供一第一散热元件1及一第二散热元件2,所述第二散热元件2可为一散热器及一散热鳍片20组其中任一,并该第二散热元件2具有多个散热鳍片20,并将所述散热鳍片20相对应处预先开设一第一孔洞201及一第一凹槽202,所述第一散热元件1为一热管,并预先弯折呈一U字型,该第一散热元件1的两端分别对应前述第二散热元件2的第一孔洞201及该第一凹槽202;所述第一孔洞201的周缘更设有一凸部203。
S2:将所述第一、二散热元件欲组合的部位相互对应,并通过击入的方式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与该第二散热元件得以结合。
接着,将前述的第一、二散热元件1、2欲组合的部位相互对应,在通过击入方式驱使该第一散热元件1与该第二散热元件2完成第一、二散热元件1、2间的紧密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126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置物架
- 下一篇:一种用于腹腔穿刺的固定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