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打捞漂浮物的小型遥控双体船有效
申请号: | 201210202210.X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567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张树坤;黄兴华;钱炳锋;赵齐林;周黎明;高志飞;余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机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E02B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翟羽;曾人泉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捞 漂浮 小型 遥控 双体船 | ||
1. 一种打捞漂浮物的小型遥控双体船,船体由左船体(1)和右船体(2)连接构成,在船的尾部安装有尾舵装置(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船体的前面设置动力装置(5),在动力装置(5)上设置拨水的叶片(3);在所述船体的中间设置打捞装置(6),所述打捞装置(6)上设有自前向后倾斜的能转动的履带式打捞网(9),所述履带式打捞网(9)的下端至少与左船体(1)和右船体(2)的船底位置保持一致;在所述履带式打捞网(9)的后面连接一个储物箱(7),所述履带式打捞网(9)打捞起来的物体能自由落在所述的储物箱(7)内;在右船体(2)前面一侧船体的面板上设置一个控制和遥控信号接收装置(8),在左船体(1)中间部位设置一个电池安置腔;所述控制和遥控信号接收装置(8)、所述尾舵装置(4)、动力装置(5)和打捞装置(6)均与控制板电连接并配置一个遥控器,通过遥控器控制船体的行驶和进行打捞作业,所述电池安置腔内的电池为各装置提供能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捞漂浮物的小型遥控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一正常工作状态动力输入端和一备用动力输入端;运行中只能启动一套动力输入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捞漂浮物的小型遥控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常工作状态动力输入端的结构为:由设置在左船体(1)内的第二电机(511)通过第二联轴器(521)与第一齿轮箱(561)内的第四辅轴(554)、第三联轴器(522)的第三辅轴(553)与动力轴(5101)连接,所述第四辅轴(554)通过其上的第四直齿轮(574)与设置在第三辅轴(553)上的第三直齿轮(573)连接,所述动力轴(5101)再通过毂架与叶片(3)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打捞漂浮物的小型遥控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动力输入端的结构为:由设置在右船体(2)内的第三电机(512)通过联轴器(523)与第二齿轮箱(562)内的第一辅轴(551)、第二辅轴(552)与动力轴(510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动力轴(5101)再通过毂架与叶片(3)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捞漂浮物的小型遥控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舵装置(4)通过T形槽横梁台(411)安装在船体的尾部,尾舵(410)通过尾舵轴(48)顶端由连杆(49)与中拖板(43)顶端的曲柄(44)连接,通过由第一电机(46)提供动力的丝杠(42)与中拖板(43)横向移动,所述曲柄(44)上的圆形凸台能在连杆(49)的矩形槽中滑动,带动连杆(49)与尾舵轴(48)转动一定角度,从而控制尾舵(410)的转动。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捞漂浮物的小型遥控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式打捞网(9)为用多条履带(64)通过固定带(65)固定在第一轴(621)、第二轴(622)和第三轴(623)上,两侧设置第一挡板(631)和第二挡板(632)构成,在所述的履带(64)上设有角形凸起。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打捞漂浮物的小型遥控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履带式打捞网(9)通过第一轴(621)设置在第二支架(611)和第三支架(612)上,通过第二轴(622)设置在第四支架(613)和第五支架(614)上,所述第四支架(613)和第五支架(614)通过第一调节板(661)和第二调节板(662)能够调节高度,有利于履带式打捞网(9)形成自前向后倾斜的状态。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打捞漂浮物的小型遥控双体船,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第一轴(621)一端的带轮(683)通过V形皮带(682)和带轮(681)与设置在支板(671)上的第四电机(672)连接,第四电机(672)的启动通过带轮传动进而带动履带式打捞网(9)运转。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捞漂浮物的小型遥控双体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船体(1)和右船体(2)的船面上安置太阳能电池板,在所述电池安置腔内设置可充电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能直接为各装置提供能源,或者为可充电电池充电,再由可充电电池为各装置提供能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机学院,未经上海电机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221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