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提高辐照角度之LED光学透镜无效
申请号: | 201210201156.7 | 申请日: | 2012-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83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唐德龙;黄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提高 辐照 角度 led 光学 透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与光学透镜之技术领域相关,特别是关于一种提高辐照角度之LED光学透镜,以利用三次光学原理改变原发光二极管之发光角度。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低耗电、高效能及寿命长等特性而广泛应用于各式背光源或灯泡灯管中。然而,LED之发光角度一般仅约120°,使光照范围受限制,且因LED之发光光线一般较集中于中心处,造成中心处与周边处之亮度大小差异甚巨而无法提供均匀的照明效果。如此,采用LED作为光源之各式LED照明装置将因受限于LED光源之原发光角度及原光线分布性而形成较小的光照范围及较差之光均度,难以符合使用者需求。有鉴于此,LED照明装置多配置光学透镜,以利用光学透镜之二次光学原理调整LED光源发射光之光径方向,即针对原LED光源之投射照度、发光角度及照射光之均匀度进行改善后产生各类适用性较佳的光形布局,而于各种不同之使用条件下皆提供最佳之照明状态。
再者,受装置微型化的趋势影响,或为符合高均光、高照度及高照射范围等市场需求,单一LED照明装置中可能装设有多颗LED,若此,每一颗LED皆配置一光学透镜时,将限制光学透镜之构造设计及外观体积,连带影响光学透镜的二次光学效果,而无法提供最佳之照明状态。对此,如何进一步利用三次光学之反射原理改善该光学透镜之光学功能,即为本领域相关从业者极欲改善之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辐照角度之LED光学透镜,以利用三次光学之反射或折射原理改变原LED之光径方向而提增发光角度,进而广泛LED之适用性。
根据本发明之目的,该提高辐照角度之LED光学透镜是供以组装于一LED光源,其特征在于:该LED光学透镜具有一第一介质本体与至少一第二介质本体,且该第一介质本体内形成有封闭式之至少一容置室,而该第二介质本体置于该容置室内,该第二介质本体为一不透明材质。
其中,该容置室完全被该第二介质本体所填充,且该容置室相对该第一介质本体之一中心轴线呈环绕设置。
并且,为考虑生产成本及产品质量,该第一介质本体为一体成形,或者,该第一介质本体是由复数个构件所组装而成。又,为使该LED光源之发射光线经该LED光学透镜后提升均匀度,该第一介质本体之侧表面设有一侧部光均匀手段,供以将该LED光源所发射之光经该侧部光均匀手段后针对一侧部目标照射区域呈均匀之光照射分布,而该第一介质本体之顶表面设有一顶部光均匀手段,供以将该LED光源所发射之光经该顶部光均匀手段后针对一顶部目标照射区域呈均匀之光照射分布。
综上所述,该提高辐照角度之LED光学透镜是利用光线传输于不同介质间所产生的角度偏移调整及改变该LED光源之光径方向,且当偏移角度达最大值时,该LED光源所发射之光线将产生全反射,使扩大光照范围而形成较广之发光角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一实施态样之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一实施态样之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之另一实施态样之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一实施态样之分解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一实施态样之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次一实施态样之立体外观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再一实施态样之立体外观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再一实施态样之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之另一实施态样之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雷笛克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2011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制作玻璃锅盖的模具
- 下一篇:光伏行业含氟废水达标排放工艺专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