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从锌浸渣中回收铟和锗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8150.9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高军;段志勇;王振峰;邓金卓;刘运生;戴伟明;吴军;莫文俊;杨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7/00 | 分类号: | C22B7/00;C22B3/08;C22B3/30;C22B41/00;C22B58/00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冯菁 |
地址: | 5472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锌浸渣中 回收 方法 | ||
1.一种从锌浸渣中回收铟和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含铟锗锌浸渣用硫酸浸出,清除三价铁及除硅后,加入羟肟酸+P204煤油协同萃取铟锗,将99%的铟和锗萃取出来,然后经过氟化铵反萃锗和氨气或氨水沉锗,经过浓缩和盐酸反萃铟,铝置换铟和沉锗渣焙烧,分别得到铟锭和锗精矿;
所述的锌浸渣含量为含铟大于0.1%、锗大于0.02%;
所述的锌浸渣用硫酸重量浓度为70-95%进行浸出,酸浸时间是2-3小时;
所述的协同萃取铟锗的重量比是,煤油:P204=8:2,羟肟酸:(P204+煤油)=1~1.25%,时间是5~10min;
所述的氟化铵反萃锗是在协同萃取铟锗的有机相中加入1mol/l的氟化铵室温下反萃锗;
所述的反萃铟是在有机相加入6mol/l盐酸反萃铟。
2.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锌浸渣中回收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浸出:
在含铟锗锌浸渣中按锌浸渣的重量比的1-2倍量加入重量浓度70-95%的硫酸溶液,搅拌加热至85-90℃,放置锌浸渣使之反应2-3小时,浸出完毕后,过滤;滤渣用锌浸渣重量的1/5水洗涤,洗净后滤出水分,洗水并入浸出液待用,滤渣转入回收铅银;
(2)净化除三价铁及除硅:
在第(1)步浸出所得的浸出液中加入三价铁的1.5-2倍还原铁粉,搅拌加热至55-60℃,反应1-2h,然后加入50mg/l的工业明胶絮凝除硅,反应30min,除杂完成后,过滤,滤渣用少量水洗后弃去,净化后液待用;
(3)协同萃取铟锗:
在第(2)步所得的滤液中按水相/有机相=4:1加入羟肟酸+P204煤油有机相,室温下协同萃取铟锗,萃余液返回电解锌制液系统,萃取有机相待用;
所述的有机相按煤油:P204=8:2,羟肟酸:其中P204+煤油=1-1.25%;
(4)氟化铵反萃锗:
在第(3)步所得的萃取有机相中按水相:有机相=1:2加入1mol/l的氟化铵室温下反萃锗,反萃后,反萃液待用,反萃有机相待用;
第(5)步,氨气或氨水沉锗:
在第(4)步所得的反萃液中通入氨气或者加入氨水,调节反萃液p H=9.0-10.0沉锗,沉锗后液待用,沉锗渣待用;
第(6)步,沉锗后液浓缩:
在第(5)步所得的沉锗后液加热浓缩至氟化铵浓度为1mol/l时停止加热,浓缩液返回至第四步反萃循环使用;
第(7)步,盐酸反萃铟:
在第(4)步所得的反萃有机相中按水相:有机相=1:2加入6mol/l盐酸反萃铟,反萃后,反萃液待用,反萃有机相待用;
第(8)步,碱中和:
将第(7)步所得的反萃液加热至55-60℃,加入NaOH中和至pH=2.5~3.0后过滤,滤渣经少量水洗涤后存放,滤液待用;
第(9)步,酸洗反萃有机相:
在第(7)步所得的反萃有机相中按水相:有机相=1:1加入1mol/l的硫酸,室温搅拌1h,洗去有机相中的杂质后,分离水相和有机相,酸洗后有机相返回第三步循环使用,酸洗后水相留待循环酸洗;
第(10)步,铝板置换铟:
将第(8)步所得的中和后液加热至55-60℃,加入锌电解系统的废阴极铝板置换溶液中的铟,置换反应2~3小时,置换完成后,过滤;
滤渣经清水洗涤后形成粗铟待用,洗水并入置换后液补充盐酸后返回第(7)步循环使用;
第(11)步,粗铟压团熔铸:
将第(10)步所得的粗铟在熔铸炉中升温至400℃左右,加入工业烧碱造渣熔铸,制得品位99%以上铟锭;
第(12)步,沉锗渣低温焙烧:
将第(5)步所得的沉锗渣在焙烧炉中加热至250-300℃,焙烧2~2.5小时,脱除自由水及结晶水,制得高品位锗精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815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