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逼真度仿玉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6180.6 | 申请日: | 201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6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戴长禄;杨明;杨勇;冉云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9 | 分类号: | C04B41/8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逼真 度仿玉微晶 玻璃 陶瓷 复合板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高逼真度仿玉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制备方法,涉及建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玻璃陶瓷的建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玻璃陶瓷建材产品的生产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逼真度仿玉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专业生产陶瓷复合板及工艺品的企业而言,申请人始终将研发新产品作为企业发展的宗旨,因此,在对第一、二、三代产品已经申请专利的基础上,又于2012年1月9日以申请号为2012 1000 3236.1、名称为“玉质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制备方法”进行了专利申请。本专利申请就是对上述专利申请的实质性改进。因为,近几年来,随着民间收藏热潮的高涨,玉石工艺品的价格也随之一路走高;玉石的质地、颜色、花纹、图案等自然特性一直启发着雕刻家、画家、诗人们的灵感,为世人留下了大量的与玉有关的佳作。玉石文化在我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申请人在“研制高逼真度仿玉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计划”下,以天然玉石为母本,利用现代高科技的布料技术和设备,研制开发出高逼真度仿玉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使其具备独特的玉石感,以此提高精工玉石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从而便以新颖的高质量产品有效地将提升品牌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与满足消费者不同需要而服务于社会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所以本专利申请就是基于发明人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对事业的不懈追求,在认真而充分的调查、了解、分析、总结、研究已有公知技术及现状基础上,以“预定产品成分范围内择料”关键技术,研制成功的。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内在质量,克服和解决了已有公知技术与现状存在的不足、缺陷与弊端,提高了本行业产品的技术含量,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预定产品成分范围内择料”关键技术,提供高逼真度仿玉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制备方法,在陶瓷素坯上布施熔块干粒制成的熔块干粒陶坯再喷施固定液后烧制成半成品,半成品经刮平定厚、粗抛、精抛、磨边、倒角、风干、检选、分色、分级后,制成具有玉石质感和纹理的高逼真度仿玉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成品。
通过本发明达到的目的是:①、以“预定产品成分范围内择料”关键技术,提供高逼真度仿玉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制备方法。②、通过预定产品成分范围内择料,以便获得符合恒定的高质量要求的产品;即产品能够在预先设计的成分范围内,保证产品质量。③、使产品具有独特的玉石质感和纹理的玉石感而方便制作且实现规范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④、使成分范围内的产品、成分范围内产品用料的选择、成分范围内产品的生产工艺,有机融合的整体构思科学合理、方法简单易行、效果稳定可靠。⑤、微晶玻璃使用磷酸钙和(或)氟化钙做乳浊剂,使微晶玻璃产生分相、结晶,形成半乳浊的状态,从而使产品具有玉石质感的效果。即熔块干粒的突出特点是使用磷酸钙和(或)氟化钙作乳浊剂,因此,它在布料、烧成后呈半透明乳浊状态,具有玉石质感。同时,它的始熔点温度较高,烧成时容易排出气体,不易形成气泡和毛孔。此外,它同时与待复合的陶瓷坯体在热膨胀性能方面相匹配。⑥、利用自动化的布料设备将各种不同色彩的微晶玻璃熔块干粒在陶瓷素坯表面布出具有石材纹理的图案,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美学性能和装饰美感。⑦、陶瓷生坯具有足够的生坯强度、适宜的烧成温度、与仿玉微晶玻璃熔块匹配的热膨胀系数等特点。⑧、底釉具有与坯体、仿玉微晶玻璃匹配的热膨胀系数、高白度、高遮盖力、亚光效果、适宜的流动度、良好的悬浮性等特点。⑨、使高逼真度仿玉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的成分在预先所设计的成分范围内,作到每批产品都能质量优质、质量统一、质量恒定、质量可靠;规模化且规范化生产的耗能低、省工省时、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逼真度仿玉微晶玻璃陶瓷复合板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6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