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通道闪存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95468.1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90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姜淳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40 | 分类号: | H01L29/40;H01L27/115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科学工业***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闪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一种内存结构,且特别是涉及一种P通道闪存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展,现代人生活日趋忙碌,便携及可移动机能成为现代人对电子产品的要求,因而轻、薄、短、小等性质是目前电子产品的主要特色。
非挥发性闪存(Non-Volatile Flash Memory)问世后,即为各界所研究并逐步应用于电子产品中,有助于电子产品的微型化,其技术已渐趋成熟,并进一步广泛应用于各不同领域中。据报导,整体闪存市场现以每年超过10%的比例成长,可窥其重要性。
然而,一般P通道闪存结构的电荷储存节点通常采用浮动栅极(Floating-Gate),而浮动栅极的材料为硅,在此架构下,穿隧氧化层的厚度需大于7毫米,而当进行写入或擦除数据时,需要超过6MV/cm的电场才足以执行,因而需要高压装置,诸如高电压产生电路,导致现行P通道闪存结构的尺寸无法缩减。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方式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改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相关领域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仍未发展出适当的解决方案。因此,如何能进一步缩减P通道闪存结构的尺寸,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内容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P通道闪存结构,通过其整体配置方式及材料的选用以进一步缩减P通道闪存结构的尺寸。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内容的一个技术方面涉及一种P通道闪存结构。该P通道闪存结构包括N型掺杂基底、穿隧氧化层、氮化物栅极、栅间介电层、控制栅极、第一P型掺杂区以及第二P型掺杂区。
于该结构,该穿隧氧化层设置于N型掺杂基底上,该氮化物栅极设置于穿隧氧化层上,该栅间介电层设置于氮化物栅极上,该控制栅极设置于栅间介电层上,该第一P型掺杂区设置于N型掺杂基底中且位于氮化物栅极下方的一侧,并用以作为P通道闪存结构的源极,而该第二P型掺杂区设置于N型掺杂基底中且位于氮化物栅极下方的另一侧,并用以作为P通道闪存结构的漏极。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该穿隧氧化层的厚度小于约2毫米,该氮化物栅极的厚度小于约5毫米,而该栅间介电层的厚度小于约4毫米。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该P通道闪存结构采用福勒诺汉(Fowler-Nordheim)写入机制,且满足下列式子:
其中Eox1为跨于穿隧氧化层之间的电场、Tox1为穿隧氧化层的厚度、TN为氮化物栅极的厚度、eOX为穿隧氧化层的介电系数及eN为氮化物栅极的介电系数。
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该P通道闪存结构还包括P型微掺杂区,其设置于N型掺杂基底中且位于氮化物栅极下方,并紧邻于第一P型掺杂区。
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该P通道闪存结构还包括保护层,其包覆于P通道闪存结构的外侧,其中P通道闪存结构的控制栅极露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内容的另一技术方面涉及一种P通道闪存结构,其包括P通道控制栅极晶体管以及P通道选择栅极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常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54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