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硫化机以及轮胎硫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93499.3 | 申请日: | 2012-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2568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水田裕一郎;藤枝靖彦;土江雅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B29C33/04 | 分类号: | B29C33/04;B29C35/04;B29L3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杨楷 |
地址: | 日本兵库***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硫化 以及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上模以及下模合模而对胎坯进行硫化成形的轮胎硫化机以及轮胎硫化方法。
背景技术
在轮胎的制造工序中,对组装轮胎的各构成部件而成的胎坯在轮胎硫化机中进行硫化。对于装入在开闭自如的上下模之间的胎坯,利用轮胎硫化机的中心机构,利用低压的压力介质而膨胀的气囊与其内周面密接。此后,胎坯借助上下模的合模和向气囊内的高压的加热介质的导入而从内部被加热。此外,上下模总是被台加热,对胎坯从其内表面和外表面加热从而进行硫化。
在硫化工序中使用的轮胎硫化机具有各种的类型,在日本特开平9-239734号中,公开了一种一个开闭装置开闭两组上下模的双式的轮胎硫化机。另外,在市场上,一个开闭装置开闭一组上下模的单式的轮胎硫化机也被使用,但双式的轮胎硫化机时一组的上下模的成本更为便宜,所以使用比率非常高。
在日本特开2008-162269号中,公开了一种分别地控制供给到气囊内的加热加压介质的压力和温度的轮胎硫化机。该轮胎硫化机具有供给高压的氮气的气体供给源和供给低压的氮气的气体供给源。在硫化时首先向气囊内供给低压的氮气,从而令气囊与轮胎的内周面密接。此时,高压的氮气一边在闭环的介质循环路径中循环一边被加热机构预加热,连通介质循环路径和气囊内的介质供给路径以及介质回收路径利用阀操作而被关闭。
在介质循环路径中循环的高压的氮气被加热到既定温度。在该状态下,上下模被关闭而在上下模之间作用紧固力,则借助阀操作而令介质循环路径与介质供给路径以及介质回收路径连通,进行硫化。被预加热了的高压的氮气通过介质供给路径而被供给至气囊内。此外,从气囊内排出的氮气通过介质回收路径而返回介质循环路径。
上述日本特开2008-162269号的轮胎硫化机中,对于一组的上下模设置一套令加热加压介质循环的系统。但是,如上述的日本特开平9-239734号那样,广泛使用利用一个开闭装置驱动两组上下模的双式的轮胎硫化机。在双式的轮胎硫化机中如果应用日本特开2008-162269号的系统,则对于两组的上下模的各自分别设置令加热加压介质循环的系统。通常,在双式的轮胎硫化机中,在两组的上下模的各自中对相同尺寸的轮胎进行硫化。因此,设置两个相同系统,不具经济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双式的轮胎硫化机中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经济效率的轮胎硫化机以及轮胎硫化方法。
本发明的轮胎硫化机包括:硫化成形部,具有两组下述装置,即下模以及相对于该下模开闭自如的上模、和具有装入于胎坯内的气囊的中心机构,上述硫化成形部在将气囊向胎坯安装的整形后,利用上述下模和上述上模紧固上述胎坯而进行硫化成形;
介质循环路径,令硫化气体循环;
介质供给路径,设置于每个上述中心机构,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连接,将在上述介质循环路径中循环的上述硫化气体向上述气囊内供给;
介质回收路径,设置于每个上述中心机构,在比上述介质供给路径靠上述加硫气体的循环方向的下游侧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连接,令从上述气囊内排出的上述硫化气体返回上述介质循环路径;
泵,设置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对上述硫化气体加压;
供给切换阀,设置于各上述介质供给路径,开闭上述介质供给路径;
排气切换阀,设置于各上述介质回收路径,开闭上述介质回收路径;
旁通阀,设置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配置在每个上述中心机构的、上述介质供给路径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连接的位置和上述介质回收路径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连接的位置之间,开闭上述介质循环路径;
第一加热装置,设置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配置在比上述介质供给路径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连接的位置靠上游侧,加热上述硫化气体,所述介质供给路径设置于位于上述硫化气体的循环方向的上游侧的上述中心机构;
第二加热装置,设置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配置于上述介质回收路径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连接的位置和下述介质供给路径与上述介质循环路径连接的位置之间,加热上述硫化气体,所述介质回收路径设置于位于上述硫化气体的循环方向的上游侧的上述中心机构,所述介质供给路径设置于位于上述硫化气体的循环方向的下游侧的上述中心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934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轮车的座位罩装置
- 下一篇:用于自然环境下目标点图像识别的标识物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