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轮转向架的类菱形车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7855.0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0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华;刘林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湖大三佳车辆技术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61/10 | 分类号: | B62D61/10;B60B11/00;B60G5/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 |
地址: | 410205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谷苑路1***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轮 转向架 菱形 车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底盘的设计。
背景技术
世界汽车工业经过百余年的发展,汽车设计和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到目前为止,汽车底盘结构设计普遍采用前、后轴平行的布置结构,前轴左右车轮作为转向轮,这种底盘结构经过多年的优化和改进,其行驶安全性、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已无多大提高的余地。为提高汽车的综合性能,专利200420068289.2提出一种转弯半径小、操纵灵活、重量轻、碰撞安全性高的类菱形车底盘,该车底盘分前、中、后三轴,四个车轮为菱形布置,其中,左、右车轮为驱动轮,前、后轮为转向轮。前、后车轮通过纵摆臂与车架相连,这种结构形式不利于车轮的拆卸。同时,该车转向系统采用齿轮和钢丝传动,稳定性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轮转向架的类菱形车底盘,结构紧凑、舒适性高、成本低、操纵更灵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轮转向架的类菱形车底盘,包括车架、类菱形布置的4个车轮组,其中,前轮组和后轮组分别通过对应的前、后悬架总成与车架连接,左轮组和右轮组分别通过对应的左、右悬架总成与车架连接,所述前轮组和后轮组均为平行的双轮,前悬架总成和后悬架总成包括悬架底座、导向杆、安装支座和减震弹簧,所述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分别通过连接机构铰接安装在各自的悬架底座两端,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悬架底座相连而导向杆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支座安装在车架上,所述减震弹簧套装在导向杆上。
所述左悬架总成和右悬架总成包括与左右轮组中心连线方向平行的横摆臂和与前后轮中心连线平行的纵摆臂,所述左轮组和右轮组分别通过各自的横摆臂和纵摆臂与车架连接。
所述横摆臂与车架间装有减震器。
所述左轮组和右轮组均为平行的双轮。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装在悬架底座两端的羊角连接件,所述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分别通过螺栓安装在羊角连接件上,方便拆卸维护。
所述各悬架底座两端的羊角连接件之间设有稳定杆,提高整体刚性。
本发明专利实现下列技术效果:
1)前、后悬架采用筒式结构形式,整体布局紧凑;
2)前轮和后轮均采用双胎结构,两个轮胎分别与悬架底座左右两端铰接,便于轮胎的装卸。
3)前、后轮通过转向联动结构连接,转向时,前、后悬架总成和车轮整体转动,使得转弯半径小,转向更加灵活。
4)前、中、后车轮均采用了双轮轮组形式,便于维护保养;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任一轮胎的损坏对车辆行驶无影响;且轮胎通用,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替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类菱形车底盘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A向视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类菱形底盘中前悬架底座与车轮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
2—后轮组 , 4—转向传动杆组, 5—右轮组, 6—中悬架横摆臂, 7—左轮组, 8—中悬架纵摆臂, 9—转向操纵机构, 10—前悬架安装支座,
11—前悬架底座, 12—前轮组,
14—方向盘, 15—中悬架减震器, 16—车架,
18—螺栓, 19—减震弹簧, 20—悬架导向杆, 21—轮毂, 22—左羊角, 23—横向稳定杆, 24—右羊角。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双轮转向架的类菱形车底盘,包括车架16、类菱形布置的4个车轮组12、2、7、5,其中,前轮组12和后轮组2分别通过前、后悬架总成与车架16连接,左轮组7和右轮组5分别通过左、右悬架总成与车架16连接,前轮组12和后轮组2均为平行的双轮,前、后悬架总成包括悬架底座11、导向杆20、安装支座10和减震弹簧19,所述两个前轮和两个后轮分别通过连接机构铰接安装在各自的悬架底座11两端,所述导向杆20的一端与悬架底座11相连而导向杆20的另一端通过安装支座10安装在车架16上,所述减震弹簧19套装在导向杆20上。
左、右悬架总成包括与左轮组7、右轮组5中心连线方向平行的横摆臂6和与前轮组12、后轮组2中心连线平行的纵摆臂8,所述左轮组7和右轮组5分别通过各自的横摆臂6和纵摆臂8与车架16连接。
横摆臂6与车架16间装有减震器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湖大三佳车辆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湖大三佳车辆技术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78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维有序大孔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双履带机侧向封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