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真空绝热板的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7111.9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739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翟传伟;李壮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瑞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66112 山东省青岛市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真空 绝热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真空绝热板的生产方法,用于生产真空绝热板,该真空绝热板用作建筑或工业保温用材。
背景技术
现有真空绝热板主要由内部隔热芯材和外覆高阻气薄膜构成,其中隔热芯材一般采用常规保温材料(如发泡塑料)、玻璃纤维或/和气凝胶等材料制成,其缺点是材料成本高,能耗高,不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真空绝热板的生产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材料成本高,能耗高,不环保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真空绝热板的生产方法,将芯材装入高阻气膜袋内,抽真空后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材成分和重量份数为:气相二氧化硅与微硅粉任意配比共60-80份,碳黑3-6份,纤维 10-20,真空活性稳定剂 3-5,吸气剂2-4;
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将所述配方的材料投入混合机进行充分混合;
(2)烘干: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进行烘干;
(3)芯料成型:将裁好的无纺布预先铺入模具底部,将烘干好的物料投入模具中,并将表面刮平。
(4)压制成型:将模具放入压制机中压制成型,压制机的下降速度控制为3-7 cm/s,压力控制为20-280T/m2;
(5)包裹:将模板移走,将压缩成型的芯板底部的无纺布从从周折起,将芯板包起,并从芯板的上部将无纺布重合将热合在一起,即得到建筑用真空绝热板保温芯板;
(6)将保温芯板置入高阻气膜袋内抽真空,真空度为0.02-20Pa,然后封口。
步骤(2)的烘干温度为100-120℃,烘干过程中每隔8分钟测定一次混合料的含水率,直至混合料的含水率达到0.5%以下,停止烘干。
步骤(4)中压制机的下降速度控制为3-7 cm/s,压力控制在20-80T/m2。
步骤(2)的烘干过程在步骤(1)的过程中同时进行。
步骤(3)和步骤(5)中所用无纺布为阻燃型无纺布,单位面积质量为35-100g/m2。
所述的纤维包括岩棉、玻纤、木质素纤维和玻璃陶瓷纤维中的一种以上,以任意比例混合,所述的纤维长度为3-12mm,直径为0.2-13微米。
所述的高阻气膜袋由外侧的防护层与内侧的密封层复合组成。
所述的密封层包括铝箔、聚酯薄膜、尼龙薄膜、聚乙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苯乙烯薄膜、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薄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薄膜、聚乙烯醇薄膜、尼龙薄膜、乙烯/乙烯醇共聚物薄膜、聚碳酸酯薄膜、聚丙烯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合而成。
所述高阻气膜袋最外侧的保护层由玻纤布、无纺布、碳纤维织布、玄武岩纤维布、陶瓷纤维布的一种或一种以上复合而成。
在所述的高阻气膜袋的两端设有封边,该封边设在该高阻气膜袋的两端的相对的一边,在与该封边相对的另一边设有与该封边吻合的咬合槽。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以气相二氧化硅与微硅粉与纤维混合增加了保温板的强度,并提高了保温性能,能达到较低的导热系数,又是无机材料,不易燃烧,可满足国家六五节能规划的需要。原料价格低廉,降低原料成本;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碳黑的比表面积很大,能够吸收残余在芯材中的水分,可以辅助真空活性稳定剂,维持袋内真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发明应用时的对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新型真空绝热板的生产方法,将芯材装入高阻气膜袋内,抽真空后封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材成分和重量份数为:气相二氧化硅与微硅粉任意配比共60-80份,碳黑3-6份,纤维 10-20,真空活性稳定剂 3-5,吸气剂2-4;
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将所述配方的材料按照上述比例投入混合机进行充分混合。
(2)烘干: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进行烘干,烘干温度为100-120℃,烘干过程中每隔8分钟测定一次混合料的含水率,直至混合料的含水率达到0.5%以下,停止烘干。
(3)芯料成型:将裁好的无纺布预先铺入模具底部,将烘干好的物料投入模具中,并将表面刮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瑞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青岛科瑞新型环保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711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