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用油中极性组分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85465.X | 申请日: | 2012-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0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 发明(设计)人: | 何裕建;袁龙飞;周影;蔡波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裕建;袁龙飞;周影 |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油 极性 组分 可视化 快速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用于食用油中极性组分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行国家标准《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的极性组分(PC)的测定GB/T 5009.202-2003》是国内比较准确、权威的检测煎炸或烹饪用油中极性组分的方法;但是该标准采用的为层析法,导致整个检测过程不适合快速检测。由于国内食品业的现实需要,开发相关食用油中极性组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具有非常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正常加工的食用油中除有意加入或保留的有益成分外,以脂肪酸甘油脂(简称油脂)为主而无或几乎没有其它杂质等。可以理解的是,煎炸或烹饪后的食用油首先可能含有油脂分解后的产物(如游离脂肪酸、甘油分子、小分子醛、酮和酯等),然后可能含有其加工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掺杂入的外源化学污染物。这些典型的极性组分(如无机金属离子或阴离子等)除非与油中的某些成分产生非共价作用(如金属离子与游离脂肪酸形成脂肪酸盐),否则是很难溶于油相成为油成分的。
考虑到食用油的憎水与亲油的最基本特点,内生与外源杂质中的非极性分子(如烷烃、烯烃以及某些多环芳烃等)可在油中存在,而极性分子杂质则只能是双亲分子(即又亲水又亲油的分子,如游离脂肪酸、小分子醇、醛、酮等)才有可能与油共生共存。
因此,考虑到食用油中极性组分的不确定性,为了检测的灵敏性、可靠性和全面性,我们不关注单一或某几个极性特征物,而以正常脂肪酸甘油脂分子以外的所有大大小小极性杂质分子(包括双亲分子)作为一大类目标物来对食用油中极性组分进行综合统计性检测分析,以期达到对油中极性物质的全面检测。
中国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GB7102.1-2003规定:食用植物油在煎炸过程中,其极性组份(TMP)值应≤27%。且目前公认的快速检测方法要符合全面、可靠、准确、灵敏和特异等要求。因此本工作以谱学(IR、GC、NMR、MS、UV-Vis等)为基础,应用分子探针技术、纳米技术、相转移技术和可视化技术等,提出了食用油中极性组分的可视化检测方法。经实验表明,用此方法可对不同来源的食用油中极性组分进行明确区分界定,检测限量可低至国家标准的十分之一(约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于食用油中极性组分可视化快速检测方法。利用该方法,开拓了食用油中极性组分快速简便检测手段,省去了传统检测方法所需要的设备和能耗。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快捷简便、样品用量少、特异性高、成本低、直观、准确和灵敏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法的纳米复合探针由二种方式制备:1)分别由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环糊精(或α或β或γ型,或混合)修饰到纳米金粒子上,然后人工混合这两种溶液得到纳米复合探针溶液;2)由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和环糊精(α或β或γ,或混合)共同修饰到纳米金粒子上,得到纳米复合探针溶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制备纳米金复合探针的工艺流程1:加热混匀搅拌器;2:混匀搅拌器;S1: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或带有巯基的环糊精;S2:氯金酸;S3:反应产物;S4: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S5:纳米金复合探针溶液。
图2是采用纳米金复合探针可视化快速检测食用油中极性组分方法流程。1:透明玻璃试管或透明离心管并进行徒手摇动混匀;2:透明玻璃试管或透明离心管并进行静置观察;S1:纳米金复合探针溶液;S2:食用油;S3:反应产物。
图3是山东格林地沟油与北京绿宝牌大豆油掺比,从左至右为0%地沟油至100%地沟油。上层为油层,下层为纳米探针水溶液。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附图1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或带有巯基的环糊精(或α或β或γ,或混合)修饰到纳米金粒子经如下方法:将1mL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或1g带有巯基的环糊精S1与0.02g氯金酸S2加入160mL水中,加入800μL 2.5mol/L NaOH将溶液调至碱性。然后在加热混匀搅拌器1中进行加热搅拌至溶液变为酒红色,得到反应产物S3。冷却至室温,与等体积0.1mol/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S4,在混匀搅拌器2中充分混匀,得到纳米金复合探针溶液S5。本工艺所采用的pH调节剂为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使复合探针溶液最终pH在8.5左右。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裕建;袁龙飞;周影,未经何裕建;袁龙飞;周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546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2D和3D切换式眼镜
- 下一篇:一种一次性塑料口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