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获取城市公交车辆到达间隔可靠性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82801.5 | 申请日: | 2012-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37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陈茜;李文权;汤文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0 | 分类号: | G08G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夏雪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获取 城市 公交 车辆 到达 间隔 可靠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获取城市公交车辆到达间隔可靠性的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公交车辆运输可靠性指在一定的服务水平下,公交车辆在规定时间内将乘客安全、舒适运送到目的地的概率,是衡量城市常规公交服务质量和运行情况的重要指标。可靠性影响乘客的总体出行时间、站台等待时间、乘客每天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一致性,可靠性在乘客出行方式和出行路径的选择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国外相关研究探讨了用准点率、出发间隔可靠性、到达间隔可靠性、延误可靠性等不同指标来分析公交车辆运输可靠性的方法,并利用先进的AVL数据和GPS数据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国内仍主要采用准点率指标,公交运输可靠性的深入研究处于起步阶段。
经发明人长期研究发现,对于发车频率较低、发车间隔大于30min的城市常规公交线路,准点率指标更加适合应用在可靠性评价中。针对发车频率相对较高、没有中间站点运行时刻表的公交线路,基于到达间隔的可靠性指标可以更好地评价这类公交线路的运行特征。然而现有研究提出的到达间隔可靠性指标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指标值会出现小于0和大于1的情况,这和可靠性指标的定义要求有很大冲突;缺乏分层评价指标,很难满足公交运营评价的要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针对发车频率小于30min的常规公交线路,提出一种城市公交车辆到达间隔可靠性获取方法本方法。在对公交车辆到达间隔可靠性定义的过程中,融合了现有可靠性的多种定义特点,利用分段计算方法确定不同到达间隔下站点公交车辆行车可靠性,通过计划到达间隔、流量大小等确定不同车辆、不同站点、不同线路的可靠性权重值,分别提出基于站点层面、线路层面和网络层面的公交到达间隔可靠性指标计算方法。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基于到达间隔的公交可靠性获得方法为:
一种获取城市公交车辆到达间隔可靠性的方法,针对发车间隔小于30min的公交线路,其具体步骤为:
步骤11:获取参数,包括公交车辆的计划到达间隔Hijkm、每个站点车辆的到站时间tijkm及该站点上车乘客数qijkm,计算各个时段公交车辆的到站时间间隔hijkm,其中,i为站点编号,j为线路编号,k为时段编号,m为车辆编号,获取参数的方式通过人工调查(公交随车调查或站点调查),或利用AVL数据和GPS数据;
步骤12:设置评价指标参数ε1ijkm、ε2ijkm、ε3ijkm的控制阀值,其中,ε1ijkm为车辆正常行驶到达间隔波动下限,ε2ijkm为车辆正常行驶到达间隔波动上限,ε3ijkm为乘客或运营部门能够忍受的最大间隔上限;
步骤13:根据计划到达间隔Hijkm和实际到达间隔hijkm的差异,获得各辆公交车辆到达间隔可靠性HRBijkm;
步骤14:根据各辆车在各站点的上车乘客数qijkm和所有车辆上车乘客的总流量Qijk,得到每辆车的可靠性权重和基于站点的到达间隔可靠性HRSijk;
步骤15:根据各辆车在各站点的上车乘客数qijkm和线路总流量Qjk,得到每个站点的可靠性权重和基于线路的到达间隔可靠性HRLjk;
步骤16:根据各条线路在k时段的流量Qjk和线路总流量Qk,得到每条线路的可靠性权重和基于线网的到达间隔可靠性HRNk。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1包括:
步骤21:将测试时间划分为K个时段,k∈K,针对线路j,将测得的第k个时段内第m辆车到达每个站点i的时间记录为tijk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828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硅片自动传输系统
- 下一篇:一种驳运叉车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