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分子标记物检测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7077.7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80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杜祥;徐清华;周晓燕;倪淑娟;谭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G01N33/68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一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8 | 代理人: | 吴桂琴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弥漫性 细胞 淋巴瘤 分子 标记 检测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生物学和医学检验领域,涉及一组肿瘤分子标记物及其临床应用。具体而言,涉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分型标记物、检测方法及该检测方法涉及的试剂盒。
背景技术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目前最常见的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生长迅速的肿瘤。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40%1。目前,我国非霍奇金淋巳瘤的发病率约为4/10万,并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其中DLBCL最为常见,约占每年所有淋巳瘤的50%,因此,每年全国新发病例约为2-3万。2008年WHO分类将DLBCL定义为:大的肿瘤性B淋巴细胞呈弥漫性生长,肿瘤细胞的核与正常组织细胞的核相近或大于组织细胞的核,细胞大小不小于正常淋巴细胞的两倍2。研究表明DLBCL在病理形态学、免疫学表型、基因表达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异质性,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其可能并不是一个真正独立的病种。正是由于DLBCL具有显著的生物学异质性,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差异显著,常规的CHOP联合化疗方案(环磷眈氨、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泥松)只能使约40%的患者获得长期缓解。随着人鼠嵌合性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化疗(R-CHOP)的应用,进一步提高DLBCL的临床疗效,但仍有30-40%的患者对治疗无效或治疗后迅速复发,疾病进展快,预后差。因此,研究DLBCL不同亚型的生物学特性,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成为目前DLBCL的研究热点。当前评价DLBCL患者的预后主要依赖临床参数,最常用的是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包括年龄、功能状态、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累及结外部位的数量以及AnnArbor分期等5个临床特征3。由于这种评价方式仅是一些临床指标的结合,并不能很好地反映肿瘤发生过程中内在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因此,对相当一部分患者的预后不能进行准确评价,具有相同IPI值的患者治疗后可能呈现完全不同的生存状况,一些被分在低危、低中危组的病人5年生存率仍仅有32%。
近年来,基于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大大加深了对DLBCL的认识,也使在分子水平上对其进一步分类、诊断及预后判断成为可能。2000年,Alizadeh等4首次使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DLBCL的基因表达图谱,将肿瘤细胞依据基因表达模式的不同分为两类: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cell)和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activated B-cell)。由此将DLBCL分成两型,I型显示生发中心B细胞表达标记,即GCB-DLBCL;II型显示活化的外周血B细胞表达标记,即ABC-DLBCL。随后,Rosenwald等人在240例的大样本研究中证实了上述结果5,并且提出了第三类肿瘤细胞的起源,此类肿瘤并不高表达上述两种细胞的特征基因,将此型命名为第三型DLBCL,即Type3-DLBCL。但这部分患者是否是独立的一型DLBCL还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明。国内外众多的研究结果证实,DLBCL分子亚型是独立于IPI的预后评价指标,针对各个亚型CHOP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各不相同4-6。生存分析显示ABC和GCB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1%和59%,GCB型生存率明显好于ABC型。第三型预后情况与ABC型相似。参照DLBCL基因表达谱分型的结果,一些研究组利用组织芯片(TMA)以及免疫组化(IHC)等方法区分DLBCL亚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Hans模型、Muris模型和Amen等人提出的分类模型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70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