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主捆绑连接结构动力学模拟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7025.X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55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廉永正;潘忠文;曾耀祥;董锴;王旭;杨树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高尚梅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捆绑 连接 结构 动力学 模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捆绑连接结构动力学模拟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火箭结构动力学建模领域,大型运载火箭主捆绑连接结构动力学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运载火箭横向捆绑助推器是一种大幅度提高运载能力、改善其总体性能的有效技术途径。航天运载器在选择助推器的捆绑形式时主要考虑自身的有效运载量、助推器结构形式、传力形式以及助推器与芯级的分离形式等因素。在传力特点方面,一般大型运载火箭多采用前捆绑点或前、后捆绑点同时传递轴力,而中小型运载火箭助推器的推力则主要采用后捆绑点来传递。现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四枚液体助推器与芯级之间设置前、后两个捆绑装置,前捆绑装置示意图见附图1。前捆绑点设置在芯一级箱间段和助推器氧箱前短壳处,由三个连杆组成,每个连杆两侧与助推器、芯级之间用球副联接,以适应助推器和芯级间相对轴向移动,主要用于传递径向载荷和切向载荷;后捆绑点设置在芯级和助推器后过渡段处,一端为球头栓,另一端为球形支承,作为主要的传力点传递轴向载荷。捆绑连接结构建模的准确性对全箭动特性的分析有很大的影响,准确模拟捆绑连接结构的传力路线和刚度特性,对捆绑火箭的动特性分析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了模拟精度,减小了模拟误差的主捆绑连接结构动力学模拟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一种主捆绑连接结构动力学模拟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采集前、后捆绑连接结构参数,包括前、后捆绑连接结构位置、前捆绑连杆内外直径、前捆绑连杆接头环向分布形式、后捆绑球头栓直径;采集前捆绑连杆和后捆绑球头栓的材料属性;
第二步、采集前、后捆绑连接结构位置处芯级和助推器所包含的蒙皮桁条、横框、对接框、助推发动机机架的结构形式、几何参数和材料属性;
第三步、根据前、后捆绑连接结构位置处芯级和助推器的结构形式、几何参数和材料属性,建立前、后捆绑连接结构位置处芯级和助推器的结构有限元模型;
第四步、根据前捆绑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属性,建立前捆绑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
第五步、根据后捆绑的结构参数和材料属性,建立后捆绑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
步骤三中,采用壳单元模拟蒙皮桁条结构,用梁单元模拟对接框和横框结构;助推发动机机架采用变截面工字梁单元模拟,确保传力路径一致。
步骤四中,前捆绑连杆采用杆单元模拟,杆单元两端节点与捆绑连杆接头的位置一致。
步骤五中,后捆绑球头栓采用梁单元模拟,并且释放接头处的转动自由度模拟球头连接,与助推器机架之间的连接采用多点约束方法模拟刚性连接。
传统的捆绑连接结构有限元模型较为粗糙,一般直接采用刚性连接多点约束结构模拟采集前、后捆绑连接结构位置处的芯级和助推器结构,刚度偏大,无法准确反映结构局部变形特点,对传递路径的描述不够真实。本发明针对前捆绑连杆的受力情况,将其简化为只承担轴向力的二力杆,既简化了模型又准确模拟了其传力特性。针对后捆绑球头栓结构,释放了其转动自由度,将球头栓与助推器的连接位置放在了助推器发动机机架上,与真实边界保持一致。模型准确模拟了捆绑连接结构的几何形式和传力关系,并成功应用于捆绑火箭动力学特性分析模型之中。能够正确反映捆绑火箭纵向、横向、扭转耦合模态,减小了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误差,提高了全箭有限元模型的精细度和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动特性分析结果能够反映出捆绑结构位置处的局部变形特点,全箭横向一阶频率偏差在5%之内,横向二、三阶频率和纵向一阶频率偏差在10%之内。
附图说明
图1为前捆绑装置示意图。
图2为模拟后前捆绑装置模型示意图。
图3为模拟后后捆绑装置模型示意图。
图中:1为前捆绑连杆,2为前捆绑连杆接头,3为助推器,4为芯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第一步、采集前、后捆绑连接结构参数,包括前、后捆绑连接结构位置、前捆绑连杆内外直径、前捆绑连杆接头环向分布形式、后捆绑球头栓直径;采集前捆绑连杆和后捆绑球头栓的材料属性;
第二步、采集前、后捆绑连接结构位置处芯级和助推器所包含的蒙皮桁条、横框、对接框、助推发动机机架的结构形式、几何参数和材料属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70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DMOS阵列的仿真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车牌检索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