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野生葛根的保健营养米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76125.0 | 申请日: | 2012-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6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张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桂林天然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68 | 分类号: | A23L1/168;A23L1/29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6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有 野生 葛根 保健 营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具体是一种含有野生葛根的保健营养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大米是由稻子的子实脱壳而成,是中国人的主食之一。但大米主要为碳水化合物,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不多,保健功能不明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不是想法吃饱的问题,而是吃什么、怎么吃,对身体健康才有益的问题。人们迫切需要吃无污染的有机食品,更希望吃天然的有益健康的食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含有野生葛根的保健营养米,这种米不仅能提供热能,而且具降血脂、增强心脏活力、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作用,做成的米饭松软,口感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该野生葛根保健营养米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含有野生葛根的保健营养米,它由大米粉和野生葛根粉加水拌和成粉团,经制粒机挤压成米粒状,再经微波烘干而成,各原料用量重量百分比为:
大米粉 30-70%
野生葛根粉 70-30%。
所述的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其味甘凉,除含淀粉外,还含有12%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大豆甙、大豆甙元、葛根素等,还含有10余种胡萝卜甙、氨基酸、香豆素类等,药用价值高。
上述含有野生葛根保健营养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制作野生葛根粉:将野生葛根洗净、切片、烘干、打碎、研磨成300-800目的葛根粉;
2. 制作大米粉:将大米打粉,过80-120目;
3. 按配方用料重量百分比将大米粉和葛根粉混匀,加入原料重15-18%的水拌和成粉团;
4. 送入制粒机挤压成米粒状;然后
5. 微波烘干:微波温度45-65℃,时间10-12min;
6. 冷却、包装即成。
所述的制粒机为现有技术。
所制得的野生葛根保健营养米,颜色为淡褐色、有光泽、做成的饭颗粒完整、松软可口,有淡清香味,口感好,含有葛根和大米的双层营养成分;葛根粉和大米粉按1︰1的比例混合制得的大米经检测,每100克含总黄酮1600mg。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 将野生葛根添加到大米中,做到了非粮变粮,粗粮细做,对保证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2. 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野生葛根保健营养米,不仅能提供热量,而且有较高的保健作用,它富含异黄酮、葛根素、葛根木粉甙、大豆黄酮等,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对降血脂、增强心脏活力、预防和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3. 本野生葛根保健营养米,色泽淡褐、光亮,煮成的饭细软、口感好,特别适宜免疫力低下和患有心血管病的人群食用;
4. 野生葛根保健营养米的开发,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食品,对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也有积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内容完全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含有野生葛根的保健营养米,其用料用量重量百分比为:
大米粉 35%, 葛根粉65%。
该保健营养米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 制作野生葛根粉:将野生葛根洗净、切片、烘干、打碎、研磨成700-800目的葛根粉;
2. 制作大米粉:将大米打粉,过80-120目;
3. 按配方用料重量百分比将大米粉和葛根粉混匀,加入粉重15-18%的水拌和成粉团;
4. 送入造粒机挤压成米粒状;然后
5. 微波烘干:微波温度45-65℃,时间10-12分钟;
6. 冷却、包装即成。
实施例2:
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不同的是,葛根粉为500-600目,用料用量重量百分比为:
大米粉50%, 葛根粉50%。
实施例3:
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不同的是,葛根粉为300-400目,用料用量重量百分比为:
大米粉70%, 葛根粉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桂林天然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广西桂林天然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61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