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木竹复合浆粕的后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70726.0 | 申请日: | 2012-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4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薛勤;于渭东;刘爱兵;陈昌明;谢鹏;黄俊;杨大平;杨玉琴;竭发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宾长毅浆粕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H11/00 | 分类号: | D21H11/00;D21C9/10;D21C9/12;D21F1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张新 |
地址: | 64400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浆粕 处理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将复合浆粕变性为粘胶纤维浆粕生产工艺中的后处理工艺环节,特别适用于木浆粕与竹浆粕的复合浆粕的漂白-洗涤-抄造后处理工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粘胶纤维是一类常用的化学纤维,其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制浆→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后处理→成品,其中,通过制浆得到的是粘胶浆粕。传统的粘胶浆粕是以木材和棉短绒等为原料,通过对原料进行选材、备料、物理加工或化学预处理、蒸煮、漂白、酸处理、洗涤和抄造等一系列的工序制备而成。近年来,也有将竹材和麻等原料进行上述一系列操作来制备粘胶浆粕的生产方法。
随着我国粘胶纤维产业的发展,国内企业多以棉浆粕作为粘胶纤维的生产原料,原料棉短绒的资源受种植面积和生长周期的制约而日渐短缺,但受国内种植面积、生长周期及生态平衡的影响,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粘胶纤维产业的发展。为此已有企业将溶解木浆用于粘胶生产,但进口溶解木浆的价格高波动大,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经济效益,寻找溶解木浆的替代品,是企业的一个重要任务。
我国竹子资源丰富,在南方大部分地区均有大面积种植。竹子溶解浆除具有棉、木溶解浆相似或相同的化学、物理性质外,还含有“原纤维”的独特功能,用竹子溶解浆制成的纤维产品,具有透气、吸湿性好、抗菌、拟菌等其他纤维不具有的功能,受到纺织行业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为此已有部分企业尝试以竹浆粕作为粘胶纤维的生产原料,并已经取得初步成功,如专利号为CN02112175.3(名称为“竹浆粕变性生产工艺”)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竹浆粕的生产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健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消费者对纺织用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穿着方面不仅要求美观舒适、讲究个性时尚,而且能抑菌、抗菌、易于护理,健康环保。
棉、木、竹、麻等原料生产的粘胶纤维各有特点,而只用一种浆粕生产的粘胶纤维性能单调,将两种及以上浆粕进行复合制备粘胶纤维浆粕能发挥各种纤维的优异性能,扬长避短,互为弥补,使每种纤维的优良性能得以展现。
在先专利号为CN200610020984.5(名称为“木、竹复合纤维素新型浆粕及其制造方法”)的发明专利提出了新型粘胶纤维浆粕及其生产的新思路,公开了一种由木、竹混合生产的复合纤维新型浆粕及其制造工艺,能有效地将木、竹纤维原料的优点集中起来。然而,根据不同的生产原料和不同的变性生产过程有不同的生产要求,在进行变性生产时需要针对性地给出漂白工艺。如专利号为CN200810147984.0(名称为“用于制备竹材化学溶解浆的漂白方法及其应用”)的发明专利,针对棉、木溶解浆的现状和竹材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制备竹材化学溶解浆的漂白方法。
因此,在先专利CN200610020984.5的后处理工艺中所采用的漂白方法不适于木、竹复合浆粕的漂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粘胶纤维生产中后处理工艺对木、竹浆复合浆粕存在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环保难以达标,投资巨大以及现有漂白工艺不适于木、竹复合浆粕的漂白的诸多弊端,本发明针对木、竹复合浆粕的本身的特性,提出一种以木浆粕和竹浆粕的复合浆粕作为原料用于粘胶纤维浆粕生产的后处理工艺。本发明的整个工艺过程设备、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
本发明采用木浆粕和竹浆粕的复合浆粕作为未漂白原料,工艺过程包括:漂白-洗涤-抄造。
一种木、竹复合浆粕的后处理工艺,包括:漂白-洗涤-抄造,其特征在于:所选取的木、竹复合浆粕中木浆粕和竹浆粕可按任意比例复合,且复合浆粕具有以下参数指标:甲纤≥91%,聚合度≤1200,灰分≤0.13%,白度≥91%,粘度≤13,铁质≤30ppm。
所述的漂白是指:将复合浆粕送入调碱后的漂白池进行次氯酸钠漂白,经过脱氯、酸处理后,即完成漂白。所述的调碱量为20-200g/m3;所述的次氯酸钠用量0.1-0.6g/l;所述的脱氯工序中海波用量为残氯的1.8-2倍;所述酸处理使用的试剂及按浆料绝干重量的用量为:盐酸用量1-4%,六偏磷酸钠用量0.5-2%,草酸用量0.5-2%。
酸处理中采用三种试剂共用有助于缩短流程,省去了氯化与漂白之间的洗涤环节,节约了水源,同时可有效去除残氯和灰铁。
优选地,所述的加烧碱至含碱量为60-80g/l,可有效缩短漂白时间,降聚容易,白度高。
所述的后处理工艺进浆浓度为3-5%,可有效提高均匀性,使漂白产物溶解于水中,通过洗涤而除去。
所述的漂白温度为30-65℃,升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反应速度和渗透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宾长毅浆粕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宜宾长毅浆粕有限责任公司;宜宾丝丽雅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70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