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造树工艺及分类知识标识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67533.X | 申请日: | 201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6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郑柏林;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柏胜;郑柏林 |
主分类号: | G09B19/00 | 分类号: | G09B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561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造 工艺 分类 知识 标识 | ||
所属技术领域
A、园林艺术-仿真植物-人造树;
B、信息传播-教育教具-知识展示、益智玩具-知识树。
背景技术
1、目前人造植物难以逼真再现花草树木,仿真植物多如棕榈树等分支少、叶片相似的,或由大量固定叶枝组装而成,有大量插接,不牢固不美观成本高,原因是植物的大量分支和自然环境造成的不规则形态导致的仿真困难。
2、属同一发明人的和权益人的“人造知识树”实用新型专利只适合制造大型树体,需要大量模具,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申请系实用新型专利“人造知识树”[专利号:2011200395116]的继续改进。其中包括知识标签的算法实现及快速生成、人造树体的流水化工艺改造、以及基于平面板材的立体化设计。实现了人造知识树的微型化、低成本、快速生产。相较2011200395116号专利,本发明申请能生产2、3米至10厘米的知识树;材料扩展到纸质,且用普通板材切割即可实现。其主要特征及重要改进如下:
一、基于板材。基于板材切割成一棵整树,通过立体化措施形成树冠。
二、立体化:
1、拉离。把分枝和叶片从平面板材上拉离,获得立体效果。
2、弯折。其中包括弯曲、折、旋转。弯折枝叶使其定位在空间中的某一点,以及使板材下部刻画的枝叶向上形成树冠并使树下为空。
3、多板材。对于有数百以上知识点的知识树使用多张板材在树根和主干部分重叠,各板材实现不是知识分支,分枝相错而出,同时解决根部和主干受力不支的问题。
三、人造知识树,由知识标签、树根、主干、树枝、叶花果、孔及固定装置组成。
四、大量树状分支与知识的分类集成新的价值事物,信息量大、知识传播效率高,可置于室外,不依赖书面,非电依赖。
制造方法:
一、材料:
A、树体:金属、塑料、玻璃纤维层、不饱和树脂、水泥混合物、纺织物、纸质、木质等。
B、知识标签:PVC墙贴、纸质、胶印纸等。文图符直接刻蚀于树体的不用标签材料。
二、材料形态:以板材为主。
三、具体步骤:
第一步、选择材料类型。如文化工程用不锈钢板材,学生适用纸质,小而轻成本低。
第二步、制造标签。分5个小步骤。
1小步,开发知识点类系。
利用自行编写的知识树开发软件开发。简单说,此小步起于范畴理论和知识管理学,类型管理员精于某一知识树所属的专业,如汉语法树或历史树。类化的知识关系由计算机语言维护,目前各种计算机语言均可实现递归或递推算法或反映目录结构。不同行业有海量的知识点,需要使用类似代码从中摘取某一知识域的生成树,这比人工绘制高效得多。知识树不断拓扑和类化分级的过程依赖算法性能,下面是C#语言的关键代码段[用于参考]:
2小步,寻找中间结点。算法不受专利法保护,此处仅述中间点作用。
寻找中间点是因为知识树的生成决定于不确定的知识分类,这与某一领域知识相关。因此,为仿真自然树的天然平衡,要从海量知识点中找到中间点,以中间叶片结点到根的路径为主线排列其余枝叶。
3小步,确定标签上知识内容的隶属关系和分类方向。
4小步,把文字内容转成图形。依照树叶生成圆形、椭圆等。见图中序号11。
5小步,标签制作。
标签文字的设计:文字根据叶片的形状进行分布,造成学习者浏览不便,比方叶片倒置时文字可能也倒向显示,为解决这个问题,以图形设计时需要根据叶片和树枝的进行模式识别。其中两个重要的特征是:枝条末端的总不会向下;树叶的叶柄处都有明显的叶脉,--这也是自然树的特征,因此所有的叶片都统一在叶柄与叶面的交汇处的右边呈顺时针开始,单个文字的朝向可以向心或背心或统一朝向地下,以利查看。制造、打印、剪切知识标签使其与树体大小形状完全一致[与树体使用同一图形],直接粘贴即可。通常,知识树图用于制作PVC知识贴纸。PVC墙贴带强力胶正面上塑适于室外。
第三步、树体制造。树体由树根、主干、树枝、叶花果、孔及固定部件组成。树根和主干起支撑作用。由于1金属板材密度大,使用单张板材受重力影响其根部无法承受;2橡塑板材一般较软亦无法支撑,因此须使用多张板材。所板材其根和主干完全一样且完全重叠,但树枝和叶片分由各板材刻画不同知识分系,见图4,其分支方式与图3相同,标签内容不同。分4小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柏胜;郑柏林,未经郑柏胜;郑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53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稀土废水回收综合处理设备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PSA制氮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