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客运汽车无线超载监测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7242.0 | 申请日: | 2012-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8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于君;张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7C5/00 | 分类号: | G07C5/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客运 汽车 无线 超载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监测装置,具体为一种能够自动检测、记录客运汽车在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超载现象并将信号无线传输给流动检测车/执法人员的无线超载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超限超载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交通运输的主要问题之一,超限是指货物运输车辆装载质量超过公路本身对其的限值,关注点是公路能否正常使用,主要研究的是公路与汽车装载两者之间的关系;超载是指汽车装载的货物/乘客超过汽车本身的额定载重量/人数,对超载运输车辆的核定,特别关注的是汽车本身的性能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行车安全性。车辆超限重量增加和其对路面的损害是呈现几何数增长,超限10%的车辆对道路的损坏会增加40%,一辆超限2倍的车辆对公路的损害相当于不超限车辆行使16次;一辆36吨的超限车辆对道路的毁坏相当于9600车重量为1.8吨的小汽车对道路的破坏程度。司机和车主超限运输每赢利1元钱,将会造成公路维护费用100元代价。客运车辆运输具有受气候、路况条件的影响较少,行驶机动灵活;交通道路四通八达,资金成本回收较快,车辆部件和道路设施更新快捷;可根据道路交通情况调整线路,方便旅客乘坐等特点。据统计,70%的道路安全事故是由于车辆超载引发的,50%的群死群伤性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与超载也有直接关系。
目前在车辆超载检测方面主要有四种方法:⑴称重测量法(轴重/车重):判断轴重是否超载/超标定载重;⑵偏移测量法:从车辆的底盘识别角度判别车辆类别,根据类别与车辆规定载重的关系,结合车辆称重的数据,自动判别车辆是否超载,此测量方法与气候、线路基础、车辆通过速度、车辆技术状态、设备本身的系统误差均有密切关系;⑶光电传感器测量法:通过光电传感器统计乘客人数或者通过摄像头实时记录车内乘客变化,配合报警电路、控制车辆启动系统、存储记录超载日志、实现远程交通安全监控;⑷复合测量法:通过辨识电路判定车辆运行和振动状态,利用加装在车辆钢板弹簧上的粘贴式应变传感器获取车辆钢板弹簧的载荷信息,融合倾角传感器测得的车辆运行路面坡度信息,最终获得车辆轴载、总载荷、车辆瞬态载荷、车辆静态载荷,如果车辆属于超载运行则将启动车载短消息终端以短消息形式发送至车辆超载监测管理平台。对于客运车辆而言,基于重量的称重测量法和偏移测量法由于乘客以及行李重量的差异其适用范围有限,而且执法人员检查时需车辆停靠,极大地浪费了时间,易引起交通堵塞;光电传感器测量法和复合测量法通过配合适当的传感器组合和测量识别算法容易实现较好的检测效果,但视频采集图像含有信息量较大,在计算乘客数量时必将经过图像压缩、图像传输、图像识别环节,这样部分无用信息会导致系统负载加大、时效性与成本性之间的权衡问题成为系统研发的关键环节,而且通过事后读取记录数据或者远程监控平台的监督方式制约了及时遏制交通违章、降低交通事故的响应速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客运汽车的超载监测装置结构复杂且实时性差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客运汽车无线超载监测装置。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客运汽车无线超载监测装置,包括第一单片机、与第一单片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的探测装置、以及与第一单片机的控制端连接的报警装置;还包括配置给流动检测车或执法人员的手持无线检测装置;所述探测装置包括固定于车门各级台阶底面的压力传感器,以及由分别固定于各级台阶两侧的红外发送器、红外接收器组成的对射式红外传感器;第一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一无线模块相连;手持无线检测装置包括第二单片机、与第二单片机的信号输出端相连的液晶显示器、以及与第二单片机信号输入端相连第二无线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72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