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发动机舱隔热垫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6227.4 | 申请日: | 201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73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叶佳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37/06 | 分类号: | B32B37/06;B32B37/10;B32B38/0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91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发动机舱 隔热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舱隔热垫的生产方法,具体地说是用于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周边且具有隔热、隔音、吸音作用的汽车发动机舱隔热垫,属于汽车内饰件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舱隔热垫安装在汽车发动机周边,起到隔热、隔音与吸音作用。在越来越追求高性能、环保型、节能型、轻量化、个性化的时代,汽车的内饰与汽车的外形一样,成为人们选购汽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对汽车内饰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技术中,发动机舱隔热垫的高吸音、高隔音、低克重、隔热性强、环保等性能指标成为瓶颈,制约着汽车发动机舱隔热垫的发展。现有发动机舱隔热垫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1、吸音指标达不到要求;2、隔音指标达不到要求;3、隔热性差;4、产品材料不环保;5、产品重量大,不利于整车轻量化,节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能降低产品重量、节能环保,强度高、能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强度、没有有害物质产生,并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汽车发动机舱隔热垫的生产方法。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汽车发动机舱隔热垫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汽车发动机舱隔热垫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生产方法步骤如下:
(a)、原材料铺放:基材选用黑色无纺布及半固化回纺棉;将半固化回纺棉置于底层,黑色无纺布置于上层;
(b)、热压成型:将铺放好的原材料放入模具内进行加热压制成型得到半成品;热压成型时,模具上模温度:165-175℃,模具下模温度:185-195℃,成型压力为17-22MPa,成型时间为70-90s;
(c)、铝箔贴合:将铝箔随形铺放在黑色无纺布的表面并进行再次热压成型得到半成品;热压成型时,模具上模温度:165-175℃,模具下模温度:185-195℃,成型压力为17-22MPa,成型时间为10-20s;
(d)、冷却定型:将成型半成品置于冷却治具上进行自然冷却定型,冷却定型时间为70-90s;
(e)、水刀切割:将压制成型所得半成品进行定位,水刀切割,得到汽车发动机舱隔热垫;所述切割水压为40000-50000psi;切割气压为0.6-0.8MPa;
(f)、检验:经检验后,装箱入库。
所述黑色无纺布密度为100-150㎏/m3,半固化回纺棉置密度为1000-1200㎏/m3;铝箔厚度为0.05-0.1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发动机舱隔热垫总成的吸音、隔音、环保、轻量化等性能指标;大大降低了发动机舱隔热垫重量,满足了整车轻量化设计的要求;选用黑色无纺布、半固化回纺棉及铝箔等材料使原材料成本减低,并更有选择性;在材料加工过程中,采用钢模热压成型,工艺稳定,确保了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度,同时提升了作业效率;产品不会折断;途中没有半成品堆积,节约了制造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生产东风日产423发动机舱隔热垫,其规格为:L800×W600mm。
所述发动机舱隔热垫的生产工艺步骤如下:
所述黑色无纺布购自溧阳市顶立纤维制品有限公司,半固化回纺棉材料购自镇江飞达纤维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铝箔材料购自江阴市青阳铝箔复合材料有限公司,黑色无纺布密度为100㎏/m3,半固化回纺棉置密度为1000㎏/m3;铝箔厚度为0.05mm;
(a)、原材料铺放:基材选用黑色无纺布及半固化回纺棉;将半固化回纺棉铺置于黑色无纺布的下面;半固化回纺棉置于底层,黑色无纺布置于上层;
(b)、压制成型:采用300吨液压成型机,将上述材料在模具内热压成为半成品;热压成型时,模具上模温度:170℃,模具下模温度:190℃,成型压力为17MPa,成型时间为70s;
(c)、铝箔贴合:将铝箔随形铺放在黑色无纺布的表面并进行再次热压成型得到半成品;热压成型时,模具上模温度:170℃,模具下模温度:190℃,成型压力为17MPa,,成型时间为10s;
(d)、冷却定型:将成型半成品置于冷却治具上进行自然冷却定型,冷却定型时间为7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吉兴汽车声学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62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线能量焊接用厚钢板
- 下一篇:一种智能高清光线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