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海参产品中盐糖含量快速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5973.1 | 申请日: | 201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16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许洋;冷凯良;殷邦忠;王联珠;苗钧魁;孙伟红;邢丽红;贾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78 | 分类号: | G01N21/7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袁和善;刘晓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参 产品 中盐糖 含量 快速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速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对干海参产品中盐、糖含量的快速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海参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数百亿元规模的巨大产业,已经从以前的高端奢侈品渐渐变为如今的大众养生品。海参产品主要有鲜海参、即食海参和干海参几种。由于干海参便于储存、保质期长等特点,因此成为海参产品的主要形式。
市场上干海参品种繁多,质量参差不齐,价格也从每斤数百元至数千元不等,海参产业总体发展不规范,各类造假售假行为在海参行业内较为普遍,一些不法商贩为了降低成本,在干制海参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盐或糖来增重,从而获取暴利,欺骗消费者。盐或糖的添加量在个别产品中甚至可达到50%以上。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干海参中掺盐掺糖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广大消费者很容易受到蒙蔽,买到价高质廉的干海参产品,掺盐掺糖的干海参产品对海参市场造成了恶劣影响。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利,规范干海参市场行为,减少干海参以次充好、低质高价的现象,建立一种低成本、快速测定干海参产品中掺盐量或掺糖量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操作简单、适合现场测定的低成本检测方法,快速测定干海参产品中掺盐量或掺糖量,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干海参产品中盐糖含量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制做盐检测指示管
采用硝酸银、硅胶粉以及铬酸钾制作盐检测指示粉,并将上述指示粉置于透明塑料管,两端用棉花塞紧,即得盐检测指示管;
B、配制糖检测试剂
分别采用浓盐酸、间苯二酚和蒸馏水配制两种糖检测试剂;
C、预处理干海参产品
对样品干海称重,并将其放于蒸馏水中并加热蒸煮,直至参体柔软有弹性;
D、检测掺盐量
配制多种浓度的食盐标准溶液,另取C步骤中相同体积的海参蒸煮液,在食盐标准溶液和海参蒸煮液中各自放入一根盐检测指示管,待溶液完全浸润指示管中的指示粉后,以盐标准溶液中检测指示管的变色高度作为参比,根据变色高度确定海参蒸煮液中盐的浓度,再根据公式:盐浓度×300mL÷海参样品重量,即可得知海参中掺盐量;
E、检测掺糖量
配制多种浓度的蔗糖溶液,用吸管吸取C步骤中海参蒸煮液和蔗糖溶液1mL至玻璃试管中,分别加入两种糖检测指示剂并加热,加热完成后取出玻璃试管,以蔗糖溶液试管中的颜色作为参比,得知海参蒸煮液中糖的浓度,再根据公式:糖浓度×300mL÷海参样品重量,即可得知海参中掺糖量的高低。
进一步地,所述A步骤中盐检测指示粉的制作过程如下:
A1、称取1.7g-6.8g硝酸银溶于50mL-200mL蒸馏水中,加入100目硅胶粉25g-100g,搅拌均匀后放入烘箱中,在60℃-80℃烘干,取出冷却至室温,得到含有硝酸银的硅胶粉;
A2、称取1g-4g铬酸钾溶解于50mL-200mL蒸馏水中,加入含有硝酸银的硅胶粉,搅拌均匀后放入烘箱,在60℃-80℃烘干,得到盐检测指示粉。
进一步地,所述B步骤中糖检测试剂制作过程如下:
B1、将浓盐酸加入蒸馏水中,按盐酸和蒸馏水体积比为1:3至1:5配制,搅拌均匀后即得第一种糖检测指示剂;
B2、将1g-4g间苯二酚溶解于50mL-200mL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后即得到第二种糖检测指示剂;
进一步地,所述C步骤中,取2-3只干海参,称重后放于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蒸馏水,放于加热炉上加热,保持微沸20min-60min,直至参体变得柔软而有弹性为止,取下烧杯冷却至室温,再添加蒸馏水至总体积300mL,搅拌均匀后备用。
进一步地,所述D步骤中,所述食盐标准溶液包括浓度为0%、0.25%、0.5%、1%、2%的食盐标准溶液各50mL,所述海参蒸煮液为50mL。
进一步地,所述E步骤中,所述蔗糖溶液包括浓度为0%、0.5%、1%、2%、4%的蔗糖溶液各1mL,所述海参蒸煮液为1mL。
本发明检测方法操作过程简单,测试结果直观,可适合现场快速测定干海参产品中掺盐量或掺糖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59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