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铟复合材料表面织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63778.5 | 申请日: | 201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03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林绍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C23C10/30 | 分类号: | C23C10/30;C23C14/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7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材料 表面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铟复合材料表面织构。
背景技术
摩擦磨损是机械和汽车等产品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约80%的机械零部件失效是由于各种形式的磨损引起的,由于机械零部件失效带来经济损失达到几十亿元。
表面织构,是指在相互连接接触机械零件的摩擦副表面通过一定的加工技术加工出具有一定尺寸和排列的凹坑、凹痕等微织构图案点阵。
本发明人经过多年深入研究,发现机械零件表面发生相对运动过程中,尤其在存在微动磨损的机械零件接触表面,铟复合材料表面织构所起的储油、浸润性与及时形成润滑油膜与动压润滑的作用机理、对改善其接触表面的摩擦因数和摩擦力与滑动周期的作用机理,与大都数国内外学者已见报导表面织构的性能有很大不同。因此,研究铟复合材料表面织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用意义。
文献检索和专利检索结果表明,目前国内还没有铟复合材料的相关表面织构的专利文献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铟复合材料表面织构,本发明的任务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的铟复合材料表面织构是以机械零件的表面为基底金属,在基底金属上,将铟材料通过加热扩散进入基底金属形成新的、促进形成润滑油吸附膜的铟复合材料层,或通过离子注入基底金属形成促进形成润滑油吸附膜的铟复合材料层,然后在具有铟复合材料层的机械零件表面加工表面织构, 表面织构由许多表面织构单元组成,再设一层与具有铟复合材料层的机械零件表面形成一体不分离而且具有促进形成润滑油吸附膜的铟材料层,形成铟复合材料表面织构。
所述的基底金属是铟材料可以通过加热扩散进入的金属材料,如AlSn40,AlSn20,SnSb8Cu4等,或铟材料可以通过离子注入的金属材料如40Cr等,都可以作为基底金属。
所述的铟复合材料表面织构的表面织构单元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形状表面织构单元,表面织构单元的间距大小和分布密度根据机械零件受到作用力大小及运动速度快慢进行优化设计调整,各表面织构单元尺寸:最大长度≤400μm,最大宽度≤400μm,最大深度≤50μm。
铟材料有很多种,本发明所述的铟材料层必须具有促进形成润滑油吸附膜、并能与具有铟复合材料层的机械零件表面形成一体、不分离特性的铟材料。
所述的润滑油可以是如N15,N22,N150,N220等常用工业用润滑油,或15W/40等常用汽车发动机润滑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未经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63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0-00 金属材料表面中仅渗入金属元素或硅的固渗
C23C10-02 .被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10-04 .局部表面上的扩散处理,例如使用掩蔽物
C23C10-06 .使用气体的
C23C10-18 .使用液体,例如盐浴、悬浮液的
C23C10-28 .使用固体,例如粉末、膏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