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探针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8327.2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72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林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53 | 分类号: | A61B5/053;A61N1/0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张龙哺;冯志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探针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探针装置,特别关于一种生物探针装置。
背景技术
在1950年代,Reinhard Voll医生研究穴位(Acupuncture Points),并发现人体有近2000穴位在皮肤表面,且该些穴位随一些称为经络(Meridian)的路径分布。穴位是一种特殊的表面解剖位置(Superficial Anatomic Location),而在该些位置上的皮肤直流电阻值,低于周遭皮肤的电阻值。而Reinhard Voll医生又发现,可通过测量穴位的阻抗资料,以测量出对应器官运作的正常与否。此外,一些电性治疗方法也发现,可将治疗的电性信号(therapy signals),以电极导入相关穴位,以对相对应之器官进行治疗。
美国专利第4,981,146号、美国专利第5,397,338号、美国专利第5,626,617号、美国专利第6,735,480号、美国专利公开号第2005/0197555号等,均为关于利用穴位进行治疗,或进行监测人体健康情况的专利。传统上,穴位的阻抗信号检测,是以生物阻抗测量仪及其金属探棒进行的。每次进行测量时,探棒只能测量一个穴位,而且测量者或施以治疗者,需对穴位具有一定水准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方可准确地进行测量或施以治疗信号,故一般经验不足的使用者,无法自行在家利用此项科学发现。
传统的生物阻抗测量仪,使用者需用手将探棒按压皮肤上。由于用手按压的力道,难以在测量时均保持一致,而可能导致电性接触不佳,而使测量结果受到影响。此外,过重的按压也会让受测者或受治疗者,产生不愉快的感觉。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新的生物探针组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物探针组件,包含一挠性基板、一探针阵列,以及一粘胶。挠性基板具一表面。探针阵列包含多个探针。探针阵列设置于挠性基板的该表面。各探针的凸出长度,介于100微米(μm)至300微米之间。粘胶设置于挠性基板的该表面。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生物探针组件,包含一挠性基板、一第一粘胶、一探针阵列,以及一第二粘胶。挠性基板具一表面。探针阵列包含多个探针。第一粘胶将该些探针粘着于挠性基板的该表面。各探针的凸出长度,介于100微米至300微米之间。第二粘胶设置于挠性基板的该表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物探针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物探针组件的上视图;
图3为沿图2的断面线1-1的剖示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物探针组件的探针阵列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物探针组件粘贴在手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抽换式生物探针组件的上视图;
图7为沿图6的断面线2-2的剖示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物探针组件的制作流程中一挠性基板上的经图案后的多晶硅层的示意图;
图9为沿图8的断面线3-3的剖示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物探针组件,利用剥离工艺法,经镀铬、镍及金的制作流程步骤后的上视示意图;
图11为沿图10的断面线4-4的剖示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物探针组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形成于导电胶带上的探针阵列的示意图;以及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薄膜电容的截面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生物探针系统
11 生物探针组件
11' 生物探针组件
12 主机
21 挠性基板
22 粘胶
23 电路
24 导电柱
25 接垫
26 天线
27 晶片
28 薄膜电阻
29 薄膜电容
30 电源
71 粘胶
81 氧化硅层
82 氧化硅层
83 保护层
84 非晶硅层
85 通孔
86 光阻层
87 接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华大学,未经中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83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胶均匀的涂胶装置
- 下一篇:鲜玉米棒切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