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模块的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157552.4 | 申请日: | 201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4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程士东;郭清;谷彤;翟超;汪涛;盛况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3/473 | 分类号: | H01L23/473;H01L23/37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模块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适合应用于大功率半导体模块封装、功率控制电路、智能功率组件和高频开关电源等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功率模块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功率模块是中高压电力电子领域的核心器件。关于功率模块封装的改进一直没有停止。传统的封装方式是将管芯和续流二极通过DBC放在基板,在其上灌入硅胶而后用塑料管壳将其保护起来。这种封装形式下,管芯工作所产生的热量绝大多数都是通过下层基板散热器散去。由于硅胶的导热系数很小,热量基本上不从模块的上面部分散去,同时由于模块上面的管壳是塑料材料,也不能承受过多的热量。
这种传统的封装形式在散热效果上有较大的局限性。而在高温大功率场合,需要更好的散热效果,从而提高管芯的功率等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功率模块散热的局限性,提供一种新型功率模块封装结构。这种封装形式与传统形式相比,增大模块的散热面积,提高了模块的散热性能。
本发明的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功率模块的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层导热管壳和上层塑料管壳,导热管壳与塑料管壳之间填充硅胶。
优选的,所述导热管壳底层与功率模块的基板做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
优选的,所述导热管壳的顶盖和功率模块的金属支架接触的位置,金属支架外围附有一层绝缘层,绝缘层外围为金属层,金属层与导热管壳的顶盖焊接。
优选的,所述导热管壳内加入导热绝缘材料。
优选的,所述导热管壳为铜制管壳。
优选的,所述导热管壳为铝制管壳。
优选的,所述导热管壳为铝碳化硅制管壳。
优选的,所述绝缘层为陶瓷层。
优选的,所述导热绝缘材料为导热油。
本发明的功率模块的封装结构,将原来的单管壳封装方式改为双层管壳方式。也就是将模块的管壳分为两个部分:金属(或复合材料)部分和塑料部分。其中金属部分是指:将模块的基板和管壳的下层做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这样,整个基板和下层管壳部分都可以用于散热。这部分的材料一般是金属(铜或铝)或者复合材料(铝碳化硅)。先将芯片通过DBC板贴放到基板上,由于下层管壳和基板是一个整体,然后在其中加入导热绝缘材料(如导热油),最后再给下层管壳加上盖来实现密封。这样就可以将芯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的其中一部分通过导热油传到导热管壳部分。如此,模块的基板和管壳部分都是有效散热面积,从而有效提高了散热的效果。同时由于导热油是可靠绝缘的,这就保证了模块内部的电气绝缘。
由于功率模块需要引出支架,所以在下层管壳的盖上面要留有可以使支架通过的孔隙。由于支架一般是由铜或铝等金属材料制成,这就涉及到支架之间和管壳盖之间电气绝缘和下层管壳密封的问题。为此,本发明还专门设计了针对这种新型封装结构的新型支架。在金属支架和下层管壳顶接触的位置在支架外面附上一层绝缘材料,以此来保证支架之间的电气绝缘。然后再在绝缘层之上附上一层金属,这样就可以通过焊接的办法将支架与下层管壳的盖紧密接触,防止下层管壳内部填充的导热绝缘材料的溢出。这样就既保证了支架之间的电气绝缘又做到了下层管壳的密封。
然后再在第一层管壳之上加上第二层塑料管壳,中间填充以硅胶,再将支架引出。这一点与传统封装无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下层导热管壳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支架与导热管壳封装好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上下两层管壳封装好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绝岩层、2-金属层、3-导热管壳的顶盖、4-塑料管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功率模块的封装结构,包括下层导热管壳和上层塑料管壳4,导热管壳与塑料管壳4之间填充硅胶。导热管壳底层与功率模块的基板做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导热管壳的顶盖3和功率模块的金属支架接触的位置,金属支架外围附有一层绝缘层1,绝缘层1外围为金属层2,金属层2与导热管壳的顶盖3焊接。导热管壳内加入导热绝缘材料。
附图1是本发明的下层管壳结构,其包括两部分,基板部分和管壳部分,这两部分在制造中做成一个整体。其材料为金属(如铜、铝等)或复合材料(铝碳化硅等)其中基板部分通过DBC贴放芯片,这与传统封装一致。而其中的管壳部分用于增大散热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75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