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及其抛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1016.3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华;袁亮亮;丁金福;梅广益;程光明;许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D3/28 | 分类号: | B24D3/28;B24B1/04;C08L67/02;C08L31/04;C08L83/04;C08L91/06;C08K13/04;C08K7/14;C08K3/34;B29C45/7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软性 成型 磨具 及其 抛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磨具,尤其涉及一种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以及该磨具的制备、抛光方法。
背景技术
磨削加工中需要采用各种磨具,例如砂轮是磨削加工中最主要的一类磨具。由于磨料、结合剂及制造工艺不同,砂轮的特性差别很大,因此对磨削的加工质量、生产率和经济性有着重要影响。砂轮的特性主要是由磨料、粒度、结合剂、硬度、组织、形状和尺寸等因素决定。使用时高速旋转,可对金属或非金属工件的外圆、内圆、平面和各种型面等进行粗磨、半精磨和精磨以及开槽和切断等。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硬质的砂轮,对于表面精度要求高的加工,根本无法保证,而且砂轮的使用磨损损耗大,且产生各种废屑,严重污染工作环境。对此,现有技术中开始采用树脂基磨具,如沈阳中科超硬磨具磨削研究所的申请号:CN200910187250.X的发明专利《一种树脂CBN端面磨砂轮》中就公开了一种树脂CBN端面磨砂轮,包括基体和工作磨料层,所述工作磨料层成分为树脂结合剂、混合填料;所述树脂结合剂为普通树脂砂轮用酚醛树脂;所述混合填料为(体积百分比):石墨5-20%、碳化硅5-30%、SIO25-30%、金刚石10-20%、CBN20-3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发明提供的树脂结合剂的CBN砂轮,提高了结合剂对磨料的润湿性、结合剂硬度、耐磨性等,实现CBN砂轮的预期整体指标。该种树脂结合剂的CBN砂轮具有高韧性、高强度、把持力高且产品质量稳定。但是这个专利所采用的是普通砂轮添加酚醛树脂,并没有很好地提升砂轮的性能。虽然在损耗方面有所减少,但是无法提供产品的加工精度,确切的说,无法保证磨具表面和加工面的切合结合。
此外还有申请号为CN201110076155.X的发明专利《一种高性能绿色树脂磨具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性能绿色树脂磨具,包括增强层和研磨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层由磨料、结合剂、填料、颜料按重量比70-110:15-25:3-9:3-8制备而成,其中所述磨料由棕刚玉、单晶刚玉和陶瓷刚玉混合而成。该发明的高性能绿色树脂磨具磨削率高、不伤工件并且绿色环保,能满足高端行业的需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绿色磨具。同样,该发明也没有提高产品加工精度的效果。
综上,我们希望能找到一种在减少磨具损耗的前提下,同时还能提高加工精度的磨具。这样能大大提高加工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以及该磨具的抛光方法。从根本上完全改良了现有技术中的磨具状况,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高精度耐磨磨具。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由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各个材料制成:
由醋酸乙烯酯树脂:13.6%-19.4%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7.3%-22%组成的树脂基;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A):14.4%-23.3%;
玻璃纤维:1.4%-4.5%;
碳化硅(SiC):26%-32%;
增亮剂:0-1.2%;
石蜡:7%-11%。
优选的,由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各个材料制成:
由醋酸乙烯酯树脂:17.4%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1.3%组成的树脂基;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A):15%
玻璃纤维:3.3%
碳化硅(SiC):31%
增亮剂:1%
石蜡:11%。
进一步的,本发明还可以由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各个材料制成:
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32.3%-41%组成的树脂基;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A):14.4%-23.3%
玻璃纤维:1.4%-4.5%
碳化硅(SiC):26%-36%
增亮剂:0-1.2%
石蜡:7%-11%。
优选的,本发明由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各个材料制成:
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33%组成的树脂基;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A):22%
玻璃纤维:4%
碳化硅(SiC):34%
增亮剂:1%
石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01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
- 下一篇:轴杆类铸件端面出气集渣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