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及其抛光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51016.3 | 申请日: | 2012-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7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克华;袁亮亮;丁金福;梅广益;程光明;许永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D3/28 | 分类号: | B24D3/28;B24B1/04;C08L67/02;C08L31/04;C08L83/04;C08L91/06;C08K13/04;C08K7/14;C08K3/34;B29C45/7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210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软性 成型 磨具 及其 抛光 方法 | ||
1.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其特征在于:由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各个材料制成:
由醋酸乙烯酯树脂:13.6%-19.4%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7.3%-22%组成的树脂基;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A):14.4%-23.3%;
玻璃纤维:1.4%-4.5%;
碳化硅(SiC):26%-32%;
增亮剂:0-1.2%;
石蜡:7%-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其特征在于:由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各个材料制成:
由醋酸乙烯酯树脂:17.4%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21.3%组成的树脂基;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A):15%
玻璃纤维:3.3%
碳化硅(SiC):31%
增亮剂:1%
石蜡:11%。
3.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其特征在于:由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各个材料制成:
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32.3%-41%组成的树脂基;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A):14.4%-23.3%
玻璃纤维:1.4%-4.5%
碳化硅(SiC):26%-36%
增亮剂:0-1.2%
石蜡:7%-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其特征在于:由质量百分比如下的各个材料制成:
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33%组成的树脂基;
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A):22%
玻璃纤维:4%
碳化硅(SiC):34%
增亮剂:1%
石蜡:7%。
5.制作如权利要求1-4其中任意一种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的制作方法,包括,按上述配方配置软性高聚合物树脂基热塑性材料,先将树脂基与玻璃纤维及磨粒制成微小颗粒状预浸料,树脂基、磨粒和玻璃纤维加热至90℃,充分搅拌使之混合均匀,在0.45MPa压力下实现玻璃纤维和磨粒与树脂基材料完全渗透,形成树脂基复合材料颗粒,然后实施成型工序:将树脂基复合材料颗粒加热至225±5℃,树脂基复合材料完全溶解,通过采用凹凸面拓印式制模法,在模具中装入驱动杆,将树脂基复合材料制剂注入成型模具中,注射压力为0.7MPa,注射成形后分两次保压,初次保压时间为40分钟,保压压力0.6MPa,使磨具初步固化,二次保压时间为120分钟,保压压力0.45MPa,使磨具完全成形,驱动杆固定在磨具上,脱模完成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制备。
6.一种如权利要求5制成的磨具用于抛光工艺的使用方法,加工过程均在85℃~97℃恒温环境下进行,在此恒温环境中,树脂基软性成型磨具物理性能发生变化,由完全固化状态变为具有弹性的半固体状,使磨具完全贴合加工工件表面,磨具的驱动杆连接在超声振动发生器上,超声波频率为26~35KHz,通过驱动杆超声振动带动树脂基软性磨具,是磨具与工件表面产生脉动切削力,实现工件表面的超精抛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51016.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更换装置
- 下一篇:轴杆类铸件端面出气集渣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