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49239.6 | 申请日: | 2012-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69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胡湛波;周权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广西益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汇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5114 | 代理人: | 邹超贤 |
地址: | 530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石漠化 治理 及其 生态系统 恢复 方法 | ||
1.一种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石漠化地区水土保持技术、地表植被恢复方法及石生植被人工演替建立技术,首先进行石漠化治理的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土壤水分涵养的水土保持技术,再进行地表植被恢复和利用石生植被人工演替建立技术进行生态系统恢复,最后形成石漠化治理的人工生物群落生态系统,重建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土保持技术,是根据石漠化地区的实际地形地表,将土地整为鱼鳞坑和进行坡改梯;
所述的鱼鳞坑是将挖坑取出的土在坑的下方培成半圆的埂,埂的两边稍低于埂的中间部位,坑底铺设防渗膜,防渗膜上层再铺10-20cm的土层,坡面上坑的布置上下相间;
所述的坡改梯,是在有坡度的地块,用就地的石头垒成石埂,将周围表土集中于石埂内,使顺坡覆盖的土壤形成平整的土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表植被恢复方法,是利用鱼鳞坑和梯形平地通过植被人工演替建立技术,采用种子袋技术人工种植禾本植物和木本植物,使地表植被由“草”到“草-灌木”再到“草-灌木-乔木”逐渐演替的植被生态建立过程;依据热带亚热带石漠化地区自然植被次生演替序列的客观规律,先在平整过后的土壤上种植绿化草皮或牧草,待草本植被基本成型后,再种植灌木和乔木植物;1年内形成“草”型植被生态系统,1-2年内形成“草-灌木”型植被生态系统,3-5年形成“草-灌木-乔木”型多层次多物种植被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石漠化地区生态环境;根据各石漠化地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石漠化治理建设模式:①生态畜牧业+林业模式;②蔬菜+经济果林模式;③果林+药材模式;④果林+林业+茶林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畜牧业+林业模式,包括选择种植果树和降香黄檀、任豆、顶果木、台湾相思、柏木的珍贵、速生或耐旱性树种;林下种植牧草,结合圈养鸡、鸭、鹅、猪、牛、羊、兔的畜禽养殖生态畜牧业和林业结合的石漠化治理建设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蔬菜+经济果林模式,包括选择种植瓜、豆、辣椒蔬菜和多年生的核桃、猕猴桃、葡萄、李果、梨果树的蔬菜+经济果林结合的石漠化治理建设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林+药材模式,包括选择种植水果、油料、燃料、香料多年生的林木和三七、田七、罗汉果、石斛药用植物的果林+药材结合的石漠化治理建设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果林+林业+茶林模式,包括选择种植猕猴桃、李果、葡萄果树和降香黄檀、任豆、顶果木、台湾相思、柏木的珍贵、速生或耐旱性树种及茶树的果林+林业+茶林的石漠化治理建设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漠化治理及其生态系统恢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生植被人工演替建立技术是通过种植薛荔、爬山虎等耐贫瘠、耐旱的野生藤本植物,攀爬在石头表面,在短期内形成石面绿色覆盖物,再逐渐发展种植瓜、豆、果藤本植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广西益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大学;广西益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92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