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机动复合翼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201210146031.9 | 申请日: | 2012-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6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仕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仕清 |
| 主分类号: | B64C3/00 | 分类号: | B64C3/00;F42B10/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1219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 复合 技术 | ||
1.一种超机动复合翼技术,包括各种飞机、火箭、导弹、鱼雷、或火箭炮弹、或炮弹,或各种动力飞行器的飞行体的前方有阻力面的部分为阻力体,其特征在于:飞机、导弹、鱼雷、或火箭炮弹、或炮弹,或各种动力飞行器的飞行体的前方阻力面部分为阻力体,或在阻力体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复合翼,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边条翼、或复合翼之间进行不同的组合,并一体地,或固定联接为一体,或经传动装置联接在一起,或复合翼与飞行体一体地设置,或复合翼为与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飞行体固定联接为一体,或复合翼一体地,或经传动装置联接在飞行体的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上,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复合翼的前方或后部设置有边条翼。
2.一种超机动复合翼技术,包括各种飞机、火箭、导弹、鱼雷、或火箭炮弹、或炮弹,或各种动力飞行器的飞行体的前方有阻力面的部分为阻力体,其特征在于:飞机、导弹、鱼雷、或火箭炮弹、或炮弹,或各种动力飞行器的飞行体的前方阻力面部分为阻力体,或在阻力体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复合翼,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边条翼、或复合翼之间进行不同的组合,并一体地,或固定联接为一体,或经传动装置联接在一起,或复合翼与飞行体一体地设置,或复合翼为与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飞行体固定联接为一体,或复合翼一体地,或经传动装置联接在飞行体的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上,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复合翼的前方或后部设置有边条翼,或在飞行体的复合翼,或飞行翼,或尾翼,或边条翼,或立翼的前方或后部设置的边条翼的前端阻力体的阻力面上设置有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主动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设置有凹槽分布在叶片的阻力面上,流体在凹槽中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的反向推力作用,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湍流槽。
3.一种超机动复合翼技术,包括各种飞机、火箭、导弹、鱼雷、或火箭炮弹、或炮弹,或各种动力飞行器的飞行体的前方有阻力面的部分为阻力体,其特征在于:飞机、导弹、鱼雷、或火箭炮弹、或炮弹,或各种动力飞行器的飞行体的前方阻力面部分为阻力体,或在阻力体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复合翼,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边条翼、或复合翼之间进行不同的组合,并一体地,或固定联接为一体,或经传动装置联接在一起,或复合翼与飞行体一体地设置,或复合翼为与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飞行体固定联接为一体,或复合翼一体地,或经传动装置联接在飞行体的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上,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复合翼的前方或后部设置有边条翼,或在飞行体的复合翼,或飞行翼,或尾翼,或立翼的前方或后部设置的边条翼的前端阻力体的阻力面上设置有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主动湍流凹口,主动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设置成凹槽分布在叶片的阻力面上,流体在凹槽中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的反向推力作用,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主动湍流槽,在湍流槽的底部设置有从凹口中心处附近沿湍流槽中心线凸起的向后部两侧底倾斜的脊状凸起的翼。
4.一种超机动复合翼技术,包括各种飞机、火箭、导弹、鱼雷、或火箭炮弹、或炮弹,或各种动力飞行器的飞行体的前方有阻力面的部分为阻力体,其特征在于:飞机、导弹、鱼雷、或火箭炮弹、或炮弹,或各种动力飞行器的飞行体的前方阻力面部分为阻力体,或在阻力体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上方设置有至少一个复合翼,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边条翼、或复合翼之间进行不同的组合,并一体地,或固定联接为一体,或经传动装置联接在一起,或复合翼与飞行体一体地设置,或复合翼为与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飞行体固定联接为一体,或复合翼一体地,或经传动装置联接在飞行体的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上,或飞行翼、或立翼、或尾翼、或复合翼的前方或后部设置有边条翼,或在飞行体的复合翼,或飞行翼,或尾翼,或立翼的前方或后部设置的边条翼的前端阻力体的阻力面上设置有凹口,凹口经流体流过产生湍流作用形成为主动湍流凹口,湍流凹口呈开口向后设置阶梯状凹槽分布在叶片的阻力面上,流体在阶梯状凹槽中以湍流的方式流动形成湍流能并对阶梯状凹槽的侧壁形成流体的反向推力作用,阶梯状凹槽受力形成为至少一个阶梯状湍流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仕清,未经李仕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4603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