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有效
申请号: | 201210137746.8 | 申请日: | 201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590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丹;陆晓兵;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1/44 | 分类号: | B66D1/44;F15B1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6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扬 液压 控制系统 工程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工程机械上有很多双卷扬系统的应用,在现有的一种双卷扬系统中,主卷扬和副卷扬的控制系统相互独立,各自采用一片多路阀、单独的辅助阀及操作机构分别进行控制。这种控制方式需要经常更换操作不同的先导手柄,控制灵活性较差,并且所需的重复元件较多,利用程度低,经济性差。
因此,如何针对现有的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进行改进,以进一步适应使用需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及工程机械,以解决现有的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控制灵活性较差以及因主副卷扬控制方式相互独立而造成重复元件较多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该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除了包括主卷扬马达、主卷扬马达制动器、副卷扬马达和副卷扬马达制动器外,还包括:
第一方向控制阀;
第一油路,作为所述主卷扬马达的第一油口和所述副卷扬马达的第一油口的供油通道或者回油通道;
第二油路,作为所述主卷扬马达的第二油口和所述副卷扬马达的第二油口的供油通道或者回油通道;
控制油路,通过所述第一方向控制阀选择性地为所述主卷扬马达制动器和所述副卷扬马达制动器中的一个提供压力油,所述控制油路的压力油来自于所述第一油路和所述第二油路中油压较大者;
泄油通路,通过所述第一方向控制阀选择性地为所述主卷扬马达制动器和所述副卷扬马达制动器中的另一个提供泄油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一平衡阀,所述第一平衡阀具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液控油口,所述第一平衡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油路相通,所述第一平衡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主卷扬马达的第一油口相通,所述第一平衡阀的液控油口与所述第二油路相通;
第二平衡阀,所述第二平衡阀具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液控油口,所述第二平衡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油路相通,所述第二平衡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副卷扬马达的第一油口相通,所述第二平衡阀的液控油口与所述第二油路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
第一平衡阀,所述第一平衡阀具有第一油口、第二油口和液控油口,所述第一平衡阀的第一油口与所述第一油路相通,所述第一平衡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主卷扬马达的第一油口、所述副卷扬马达的第一油口相通,所述第一平衡阀的液控油口与所述第二油路相通。
进一步地,
所述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油路切换控制阀;
所述第一油路切换控制阀包括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第三插装阀、第四插装阀和第二方向控制阀;
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一插装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三插装阀的第一油口相通,所述第一插装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主卷扬马达的第一油口相通,所述第三插装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副卷扬马达的第一油口相通;
所述第二油路与所述第二插装阀的第一油口、所述第四插装阀的第一油口相通,所述第二插装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主卷扬马达的第二油口相通,所述第四插装阀的第二油口与所述副卷扬马达的第二油口相通;
所述第二方向控制阀具有三种工作状态,在第一种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油路与所述第一插装阀的控制油口、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所述第三插装阀的控制油口、所述第四插装阀的控制油口相通,在第二种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油路与所述第三插装阀的控制油口、所述第四插装阀的控制油口相通,所述泄油通路与所述第一插装阀的控制油口、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相通,在第三种工作状态下,所述控制油路与所述第一插装阀的控制油口、所述第二插装阀的控制油口相通,所述泄油通路与所述第三插装阀的控制油口、所述第四插装阀的控制油口相通。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方向控制阀为三位四通电磁阀。
进一步地,
所述双卷扬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二油路切换控制阀;
所述第二油路切换控制阀包括第三方向控制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三一汽车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1377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